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文研究,呵护理性生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观点 


  对于艰苦却趣味盎然的人文学术工作,研究者最需要的外在条件,就是从容不迫的时间与环境,尤其是不受干扰的空间


  在人文研究领域,我们如何呵护其理性的生命力?


  首先,在制度与文化氛围方面,要保障学者不受干扰。对于研究者来说,寻求答案的过程极为曲折,答案常常会出现在灵光一闪的瞬间。在经历了长期的、艰苦的求解却百思不得时,暂且把它搁置一边;然后无意中,答案就会突然闪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捕捉、记录,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证明它的正确性。 


  学术中的重大发明或发现,并不是机械地制造。对于这种艰苦却趣味盎然的工作,研究者最需要的外在条件,就是从容不迫的时间与环境。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从事涉及多层次、整合多方面的学术探索。


  不受干扰的空间,同时需要真正的学术自由来实现。我所说的学术自由,主要指从事学术工作的人要有选择研究对象的权利。在研究过程中,学者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与控制,并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教授所研究的课题。只有由学术自由衍生出学术秩序,学术秩序产生学术成果,学术成果肯定学术自由,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进行人文研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内在条件。首先就是要超越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举个例子,傅斯年先生受德国语文考证学派与乾嘉考证学派的影响,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创立历史语言研究所,他公开声称“史学即是史料学”。多年来被研究人员奉为圭臬,最近才有点松动。然而,史学怎么就是史料学了呢?研究历史当然需要可靠的史料。然而,可靠史料只是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都是必须做的,不做这些工作,无法进行对历史的理解。但是,做了这些工作却未必对历史获得理解。


  其次,还要避免错置具体感的谬误。事物本身没有这个特性,但被放错了地方,使我们产生错觉,这就是“错置具体感的谬误”。犯了“错置具体感的谬误”的问题是伪命题,也就是,命题本身有问题,如果再依据着伪命题求解,则无法找到正确、有效的答案。


  林毓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 当代著名学者(摘自作者在北京大学博雅论坛上的演讲。倪光辉、郝悦整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