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统观念大反思 执手偕老式的爱情还靠谱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夫妻对婚姻的忠诚度、夫妻二人之间相互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当夫妻产生矛盾时,不是彼此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而是动不动就想到离婚。“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才会稳定。现代社会,已不会把两个不相爱的人强扭在一起,但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的。心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理想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您觉得呢?
wabjtam:要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确实做到互谅互让相亲相爱了,想不偕老都难;若是三句话不合便拍桌子摔板凳,鬼才和你偕老。“不如意事常八九”,婚姻中的磕磕绊绊是难免的,就看你怎么对待。处理不好,两败俱伤;处理得好,白头偕老不是梦。
杜伟:现在的人把爱情加入了很多附加条件,金钱、房子、权力等等。真正的爱情应当是无论世态炎凉、贫穷富贵,都是不离不弃的。真正的爱情经得起生活的磨砺,是彼此承担共同面对,是满怀感恩与珍爱,是对你的家人无私的奉献,无悔的付出……那是心灵相通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白头到老。
徐建和:这句话是对爱情、婚姻和夫妻责任的最好诠释,是美好崇高的标杆,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人生追求。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既要壮怀激烈,也应面对现实,客观理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牵错手,请及时改过。也许,下一次与你牵手的就是那个可以“与子偕老”的人。
李燕:什么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90%的人答的是爱情。可是从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资料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4800对协议离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彻底破裂而离婚的不到10%,大多数人是被小事分开的。看来真正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
风清云秀:这是大家的共同理想,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我们都需要一种对婚姻的定力,相互理解与信任不可缺,但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个人魅力,婚姻才能为爱情保鲜!当然个人的修养与责任感也是维持婚姻的最重要的基础。
zss526677:门不当户不对嫁过去也受罪;高就低,婚后会觉得委屈;低攀高,嫁过去虽然物质上会富足些,但是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仅仅在社会中,家庭中亦是如此。
郭峰:人生好比一所学校,青春只是学前班,结婚才开始上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这所学校完美的毕业证———愿天下有情人都能顺利地修完学业,圆满地毕业!
台应新:执子之手容易牵,与子偕老有点难;不是爱情有问题,就是道德出麻烦;年轻夫妻要修炼,恩恩爱爱渡难关;一旦牵手不松离,白头偕老一生缘。
焉凤玲:见多了身边人婚姻的解体,不再固执地迷信“执子之手必须偕老”。已经做成了怨偶的,与其双方在围城中困如斗兽,不如协调处理好各
作方应尽责任后好聚好者 散。虽不能“执手”,有王事儿互相搭把手也是铎一种“偕老”。 张金銮:抱“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婚姻理想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太过轻率,第一天相识就拥抱,第二天就接吻,第三天就上床。亲密时双方都极力掩盖自己的缺点,等共同生活久了双方缺点都暴露无遗,怎能与之偕老!
lul580129:爱是婚姻的基础,责任是婚姻的纽带。结婚后爱情的火焰逐渐被柴米油盐熄灭。面对生活的琐事,激情与浪漫也已成往事。维系婚姻的是亲情与责任。但这要取决于夫妻双方相互理解与包容,不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将无法实现。
hqtg-650820195:若把执子之手看成是情爱的话,那么,与子偕老便是一份承诺与担当。对双方而言,它是相互的。一旦执子之手,无论之后的生活多么艰难,道路多么坎坷,都要一心一意,相濡以沫,永不言弃。倘无与子偕老心,莫起执子之手意。玩感情游戏,甚于玩火!
一抹红尘:过去是婚姻捆绑了人们的意识,现在意识驾驭着婚姻,好合好散也许有些轻率,但离婚终究可以让两个人获得解脱。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仅不道德,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
涩味:有爱有家,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的梦想,而更多的人走到一起仅仅是因为偶然的巧合,一旦这种偶然成了必然,我们所要承担的除了责任和义务,还有彼此的宽容和忍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有生之年见证最美好的人生故事。
杏子:婚姻生活中,要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善待那个爱你的人。因为,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维修和经营,岁月匆匆,只有爱你的人才能陪你天长地久,才能陪你一起终老。试想,多年后,彼此牵手一起细数当年的风景,何等美妙!
沧海巫山:婚姻这趟列车,只要不出现“出轨”这样的重大事故,快点也好,慢点也罢,磕磕绊绊,吵吵闹闹,无论穷富,最好能够相互陪伴着一路前行。只有到了终点,你才会发现,陪你到永远的,牵挂你冷暖的,只有夫(妻)。
韦钦国:在任何时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都是一种值得倡导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想的结果。但也应当看到,在一个文化多元化、选择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要容忍和理解那些能“执手”却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偕老”的人。(话题提供者:邢吉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