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阅读 我们还需要这碗“心灵鸡汤”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张晓晶王海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捧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曾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享受。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的阅读方式日益受到严峻挑战。


    在第十三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要不要读书、怎样读书,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现代社会还有多少人保持读书习惯? 


    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倪云曾经是个文学爱好者。她说,上大学的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捧一本书坐在校园树林里阅读,那真是一种人生享受。“读书曾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对我来说已是很奢侈的事了。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陀螺般的生活已经把我读书的时间和心情挤没了。”她感叹说,“没有书,感觉生活没有色彩,心灵没有光泽。” 


    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像倪云一样离读书越来越远的人很多。在山东一家媒体工作的李涛说,新闻从业者是最需要读书充电的,也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由于没有时间读书,感觉自己已经过早地枯竭了。 
    

    有的基层干部坦言,自己早上一睁眼就出去,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回家,一个晚上参加两三桌酒宴是经常的事。根本没有时间有计划地读书,一直在吃20多年前上学时的老本。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6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四分之一的读书人读书时间在减少,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的下降更甚于农村居民。 


    人文阅读少功利读书多 


    记者发现,不少书店里人头攒动,但是很多人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考级、考试来买书、看书,真正挑选人文书籍的人不多。一位在选购英语辅导材料的大学生对记者说,虽然业余时间比上班族多一些,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读闲书,平时的精力主要用来学英语、准备考研、考证,很长时间也读不了一本小说。 


    在山东一家国企工作的刘青对记者说,业余时间看的多是与职业有关的书,去年股市火爆,作为股民的他看了不少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但其他的书一本也没看,因为“没时间,没心情”。 
济南市图书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馆读书的人以学生和老年人为主。从读者的选择看,社会类的书籍读者少,金融类、英语类等实用性书籍读者多;“大部头”读者少,杂志、报纸等短平快的读物读者多。 


    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记者发现连孩子的阅读也趋于功利化。济南市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这样对记者感叹: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意味深长”养育作用的儿童文学书籍,对经典名著更是不感兴趣。 


    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由于“工作需要”而读书的由1999年的15.9%增长到2005年的33.5%。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教授说,孔子曾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人读书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陶冶性情,现在人读书更多的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或是为了获取一份工作或是更好地工作。这种功利化的阅读已经使读书失去了乐趣。 


    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王玉梁在山东一家高校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不但没有侵蚀他的读书时间,每晚雷打不动地读书反而成了他纾解工作压力的最好方式。“读书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书,生命就黯然无光。无论多忙,每天坐拥书城,放牧心灵,让心灵从那些好书中得到浸润,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读书是精神的需要”。作为一家出版机构的负责人,丁林松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在大学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仍然挤出时间啃哈耶克、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虽然读起来晦涩,但只要沉下心来,经典总会给你豁然开朗之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 


    “无论现代人读书多么功利,总得给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让读书回到读书的本义上去:不再是精神的桎梏,而是在精神的原野上自由驰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雷达这样说。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说,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同样离不开学习。很多人抱怨没时间读书,也不肯花钱买书,尤其是不知道怎么读、读什么。要提高国民阅读率,让读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需要教育、出版、文化界人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有益的图书进行公正的评价,给人们在图书的海洋中导航;也需要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出版更多能够滋润人心灵的好书,共同打造人们的精神家园。(记者张晓晶、王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