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5.5亿,新天价的冷思考(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主持人:本报记者
●嘉宾:胡志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对于新天价的出现,作为一种个人行为,其本身无可厚非。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艺术品的标的在市场价值上也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但问题是,我们目前究竟该用这些钱来买什么、怎么买。

柳森:上周,在伦敦远郊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成交 (含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此次拍卖出人意料地刷新了今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 《砥柱铭》创下的纪录,超过估价40倍,成为当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场合的最高价格。对于这个5.5亿人民币的新天价,您怎么看?

胡志祥:我个人并不讶异。因为用历史的眼光来看, 5.5亿这个价格的诞生并非 “横空出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我国艺术品市场走到现在的必然 “产物”。

1993年6月13日,是朵云轩的“第一锤”惊醒了当时的国人:原来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可以那么值钱。从那以后,曾经与寂寞为伴的文物和艺术工作者开始忙碌于台前幕后。 17年后的今天,文物学几成 “显学”,很多平民百姓开始关注收藏以及这个领域的走向。在此背后,是这个市场的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邯郸学步,但这个在迂回曲折中不断前行的过程本身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周顾环宇,由于经济的崛起,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先富群体必然会关注文物和艺术品。而当这些艺术品具有了投资价值时,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正是在这种潮流的推波助澜下, 2003年后,我国艺术品市场曾出现过一波井喷行情,一些艺术品的价格被推到了 “千万级”。 2005年7月,在伦敦佳士得的 “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名叫 “鬼谷下山”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可以说是标志了中国艺术品拍卖 “亿元时代”的开始。而在今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著名收藏家张永珍以2.5266亿港元拍下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又创下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新纪录。

柳森:一个个天价纪录的诞生,是否意味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空前繁荣?潜在的爱国情愫本无可指责,但令人担心的是,一旦偏离艺术品价值本身的 “非理性”竞购成风,这对整个市场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胡志祥:艺术品投资的理性和非理性不易辨明。首先,这当然跟收藏品本身特有的奢侈品属性有关。而艺术品投资,从来就是一个由少数尖端人士来决定的 “买方市场”。其次,作为一种收藏投资行为,除了物有所值之外,还有太多复杂的情结或诉求交织其中。

众所周知,韩国高丽青瓷的制造技艺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对古代中国瓷器的学习与借鉴。但后来在韩国经济崛起的那段时期,韩国的一些收藏家包括企业家一度把高丽青瓷的价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说,当时中国古代瓷器的最高价格水平是在2000多万的话,高丽青瓷的价格大致已经达到了4000万的水平。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人家“不理性”。对本国艺术品的认同与热爱,是一种普遍的、应该得到尊重的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