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昌乐骨刻文比甲骨文更早(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00多块刻字的骨头

    此前,在邹平县丁公遗址,以及桓台和江苏高邮等地的考古发现中,也有同时期文字的零星发现,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基于自己对龙山文化时期文字的研究积累,刘凤君意识到,这批刻字骨片将为中国古文字的研究,提供重要而直接的线索依据。

     2007年7月下旬,刘凤君自己开车到了昌乐。走进肖广德家门时,他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100多块刻字的骨头摆在桌上,其中大多是牛的肩胛骨、肋骨和肢骨,还有一部分是鹿骨和象骨。整整一下午,刘凤君都在观察分析这些刻字的骨头。“仔细一看,从骨质的石化程度、刻画痕迹的老化程度,以及刻画刀锋的运作来看,可以断定不是现代的痕迹,而是古人的作品。”

    同时,刘凤君还仔细观察了和这些骨头同时出土的骨耜、骨刀、骨锥以及磨光黑陶片和鬼脸鼎足等,这都是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典型器物或残件。

    当时,刘凤君就宣布: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

    刘凤君解释,支撑这个鉴定结果的依据有三:一,刻字骨头的石化程度,以及同出典型器物的年代;二,这批字的造型特点,介于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与商代安阳甲骨文之间,特别是这些字有一些近似微刻,这和同时期良渚文化玉器微线雕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大象在这一地区生存时间较长,直到商代初期才逐渐南移,有刻字的象骨,说明文字的出现在商代之前。

    “暗访”,以及现场发现

     7月30日,当地媒体对刘凤君的鉴定进行了公布,消息一经披露,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谈起这个发现过程,刘凤君喜悦之情洋溢,“对我而言,这一直是梦一般的追求。”为了更确凿地论证这个重大发现,刘凤君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同时自己去调查,发现龙山文化遗址群的东夷文化中心,就在今昌乐、寿光一代。

    除此之外,他还悄悄联系了自己在昌乐当地工作的学生,请他们进行“暗访”。

    “暗访”的对象是昌乐县袁家庄村民。问题包括:村里有没有挖出过一些骨头;有没有一个长相像肖广德的人,到村里收过骨头;附近有没有人从事往骨头片上刻字的活计。

    令刘凤君感到高兴的是,反馈的答案与肖广德的描述相互印证。刘凤君自己还驾车跑了10000多公里路,在周围县市调查,也没有发现附近一带有往骨头上刻字的文化氛围。

    同时,刘凤君拿着刻字骨片的照片、录像,向相关学者介绍基本情况,听取意见。

    “是有不少反对意见。有的人认为,这部分刻字骨片的发现,不是经过严格的考古发掘程序得来的,而是从老百姓家里收来的,缺乏考古的地层依据。”刘凤君说。

    “干考古工作,只有一条路,就是老老实实地干。一旦认定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绝不可能绕开它、忽视它、否认它,只能认认真真地对待它,仔仔细细地分析它,实实在在地解决它。”

    在今年夏天的一次田野调查中,刘凤君和肖广德一起走在袁家庄的一片农田上,意外地拾获了一块刻字骨片。刘凤君表示,这个亲身经历的现场发现,坚定了他对骨刻文字研究的信心。

    身价飞涨的骨片

    在昌乐县政府以及社会人士的协助下,刘凤君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昌乐古文字研究协议书”,古文字的专业研究由山大美术考古研究所统筹负责,并对现存的骨片进行了编号。今年7月份的专家研讨会结束后,更多媒体开始关注这一发现。

    由此,社会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到袁家庄收购刻字骨片的人多了起来,当地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据肖广德回忆,最初他收骨片时,价格非常便宜,有时甚至不花钱,以生活用品交换即可获得。如今人们了解到这些骨片的潜在价值,骨片身价一夜飞涨,价格不菲。

    而刘凤君所面临的研究工作仍然是繁重的。目前,他正在编著《昌乐骨刻文》一书,希望在今年内能够完成。

    “古人通过这些文字,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目前谁都不敢说。”刘凤君表示,接下来文字破译的工作,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他希望通过书的出版,把100件昌乐骨刻文的照片公之于众,供全社会共同研究和探讨。刘凤君在昌乐县袁家庄遗址考古现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