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美丽的石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征集国徽的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集中在两份设计稿上,其中的一份是日后新中国的国徽,而另一份方案则是由著名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它的主体是一块圆形的玉璧,上面装饰着麦穗、齿轮等图案。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
  □当人们回首这段半个世纪前的关于国徽图案征集的往事,不禁会发现,中华民族的文明似乎始终与古代玉文化息息相关。
  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文明的进程,似乎也都与古代玉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玉器文明是一段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它的源头甚至直达人类的史前时期。
  2006年9月2日,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玉器展览在北京举行,那些从民间征集的古代玉器藏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们的年代跨越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遥远的史前时期一直到明清两代,古代先人曾经崇尚的文明依然在后人的手中传承。
  玉,被中国人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凡是带有玉字的词都是好的,玉就是美好的一个代表。
  古人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美丽的容颜是“花容玉貌”、“如花似玉”,高贵的品德是“冰清玉洁”、“温润如玉”,连日常饮食中,也频频冠以玉的字眼,美味佳肴称为“玉食”,美酒称为“玉液”……
  直到今天,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身上佩戴一件小玉饰,寓意吉祥和幸福的愿望。
  其实,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玉只不过是一种天然的石头,它是地球上众多矿物岩料中的一种,它的产地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丰富的玉矿产,比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新西兰、津巴布韦、意大利、韩国等等。
  但令人不解的是,唯独在中国,玉文化从史前时期就一直兴盛不衰,一直传承延绵下来了。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人们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又是什么力量让人们把一种文化凝聚到天然矿石身上呢?
  □我国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古老村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十多件用玉器制作的工具和装饰品,它们距今已有近8000年的历史。
  学者这样解释原始玉器的产生过程:在人类的童年时期,随着磨制石器工艺的改善,人们逐渐萌生出了最原始的审美意识,他们选择一些美丽的石头,或者是贝壳、兽牙,制作成简单的装饰品,这是人类最初的文明。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天然的玉石有着美丽的色彩和坚硬的质地,逐渐受到了古人的宠爱。
  毫无疑问,玉石美丽的外表,可以让它在众多的石头中脱颖而出,但最为关键的因素却是它坚硬的质地,玉石的硬度不仅远远高于一般的石头,它甚至比普通的金属工具更为坚硬。
  当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时候,他们所使用的那些工具的硬度仍是远远低于天然玉石的。
  后人不难想象,当人类还处在石器时代的时候,坚硬的玉石无疑成了制作原始工具最优质的原料,而这也正是新石器时期出土了大量玉质工具的原因。
  学者把这一时期的玉器称为“彩石玉器”,它们材料庞杂,玉石不分,是古代玉文化的一个萌芽时期。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还近似原始蒙昧的萌芽时期,古人已经为后世玉文化的滥觞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源头。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玉文化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江南一带,几乎同时萌生出了当年最发达的制玉文明。
  这一段被后人称之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它们分别继承了古代制玉文明的衣钵,而把史前玉文化带到了一个辉煌的年代。
  但让后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一时期的玉器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器具,它们的造型奇特而抽象,工艺却极为复杂而精美。有一件东北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学者称之为“玉箍形器”,因为外形颇似马蹄,又称“马蹄形器”,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圆筒状玉器,其实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在发现它的4年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圆柱形的玉石,考古学家把它往那个马蹄形器里一放,“咚”就放进去了,证明这个圆柱是从圆筒里边取出来的,行里边叫“芯子”。马蹄形器里边的芯子是完整取出来的,这让玉器专家们都大吃一惊。因为在红山文化时期,实际上是在青铜器之前,古人使用的所谓工具无非是长纤维植物、竹子、兽骨、兽皮,包括石头以及玉石本身,所以要完整地一点点地搜下这一个芯子直到取出来,如果人的一生活60年,除去吃饭睡觉,几乎要一辈子才能完成。
  这种高难度的制作工艺还体现在其他的器物上,像同时期的玉龙、勾云形佩、玉琮,都需要一个极度困难的制作过程。
  考古学家发现,这些玉器几乎无一例外都出土在当年最高等级的墓葬中,这些墓葬的主人,有的是当年的大巫师,有的是部落的首领。
  所以,专家推测,在遥远的史前社会,人们还远不能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来解释自己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他们把主宰世间的力量视为冥冥中上天的旨意,而这些稀有而珍贵的天然玉石,无疑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神秘的通灵神性。
  在原始的宗教献祭活动中,人们簇拥在象征上天意志的玉器面前,祈求神灵把福祉降临到他们的身上,而当他们在巫师的召唤下,一次次走向神圣的祭坛,史前玉器便无可阻拦地成就了玉文化初期最辉煌的一个文明。
  就这样,在史前玉文化的影响下,古老中国的这片土地上,由玉器承载的文明开始了漫长的历史旅程。
  □很少有人知道,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在它之前的2000多年就已经有了雏形——丝绸之路的前身是一条运送新疆玉石的玉石之路。
  在当年,开采玉料和运送玉石都是极度困难的事情。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取玉艰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
  古人认为,昆仑山是神对大地的恩赐,而玉则是昆仑山对人类的恩赐。
  出于对玉器的崇尚,古人开始四处寻找玉石的出产地,除了新疆的和田地区,在今天辽宁的岫岩、江苏的小梅岭等地,都留下了古人开采玉料的足迹。
  对于玉石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有的按地域划分,比如有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南阳玉、西安的蓝田玉等,其中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最为珍贵。
  如果从颜色来划分,玉石还可以分为白玉、碧玉、墨玉等品种。但这些颜色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玉石最本质的矿物学成分,它们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玉石中包含了不同的微量元素。
  专家推测,在中国古代王朝建立之后,简单的就地取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出于对玉器的崇尚,它们以一个王朝的力量远征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地区,有着最大储量的新疆和田玉就此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原腹地。
  在那个王权统治的年代里,新疆玉料的充足供应使古代玉器文明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
  □史前玉器神秘的光芒开始消隐了,取而代之的是王权的彰显,玉器不再是原始祭祀中的神器,而变成王室贵族的专属品。
  玉器与王室贵族之间的关系,从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就再也不曾被割裂过。
  可以说,当中国进入王权社会后,古代玉器与帝王以及贵族之间便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或者是王权的象征,或者是帝王奢侈的珍藏。
  到了周代,人们进一步赋予了玉器等级森严的礼仪观念。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品阶不同的官员手持不同的玉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器却有相同的意义,当他们佩戴玉器的时候,他们的姿势会更为恭谨,连走路的步幅都会有所限制。
  《论语》就记载了孔子手执玉圭的姿势,也正是这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周代末期的时候,为中国古代玉文化开创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玉文化学说。孔子说,品质高洁的君子,应该像玉石一样,具备上天赋予他的11种品德,比如玉石的洁净、温润、坚硬,一位有修养的君子要时刻比照学习玉器的这些品性。
  □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玉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还成了君子人格化的代表。
  正是在这种玉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君子佩玉之风大为盛行。上层贵族和士大夫纷纷佩戴各种形状的玉佩,他们在美玉的映衬下,享受着身为君子的荣耀。
  当后人反思古代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时,我们会发现,在古代玉器众多的内涵中,关于君子佩玉的思想无疑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从周代开始,直至明清时期,甚至直到今天,人们在身上佩挂玉器的风尚一直兴盛不衰。
  追溯它的原委,其实正是儒家学说对君子佩玉的推崇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荫认为,如果没有儒家赋予玉的许多美德,在中国可能玉也会像其他民族一样作为装饰品,到后来慢慢有别的更好的装饰品后就不用玉了,就是因为儒家赋予玉许多美德,所以它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装饰品以外,它还能够延续下来。
  □在佩玉之风盛行的汉代,古人出人意料地赋予了玉器另一种特殊的功能。
  今天,人们选购一件玉器佩挂在身上,有的是出于装饰的喜好,有的是为了寓意吉祥,还有一些人,则是基于一种驱灾辟邪的心理暗示。
  在玉文化的传统中,驱灾避邪的理念非常奇特,而它的渊源,则是来自于汉代先人一种独特的玉器风尚。
  汉代的人们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的精华,人死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佑尸身不朽,灵魂升天。
  在这样的信仰下,汉代玉衣应运而生。
  人们用人体做模型,把上千块玉片连缀起来,做成玉制的衣服套在死者的身上。在玉器如此贵重的年代,制作这样的玉衣无疑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它要耗费大量的玉料和大量的人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精致的“玉含”,在手中放上精致的“玉握”,人的五官也用专门的玉器堵住,甚至连人的生殖器都要用特制的玉罩盒加以保护。
  在这样周详而严密的防护下,他们坚信,即使是在令人畏惧的地下世界,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
  而这种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逐渐地便赋予玉器驱灾避邪的内涵,它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古代玉器文明以连绵不绝的姿态在中国发祥了近万年的时间,而在西方的任何一个民族中,竟然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照的对象。
  对于玉料矿藏而言,中国只是众多出产国中的一个,在中美洲和新西兰,它们也同样有着悠远的制玉传统。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延续时间将近4000年,在它的鼎盛期,玉器文明一度非常发达,玛雅文明中的玉面具相比较于中国同时期的古代玉器,无论是造型能力还是制作工艺都毫不逊色。
  遗憾的是,随着玛雅文明的消亡,中美洲的制玉传统也随之中断了。
  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同样有着久远的制玉历史,但奇怪的是,它的玉器制品似乎始终停留在装饰品的层面上,对于玉器文明而言,它的内涵显得太过单薄了。
  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古老中国的玉器文明不仅从未间断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文化的内涵却愈显丰富和厚重。
  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学者试图作出解释,但最终也无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种文化现象似乎也只能定格成一个无从考究的历史悬案了。





 
关键词: 石头 美丽 国学考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