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2400年前“保温箱”惊羡京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在京开幕百余新考古发现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荆楚狂歌”周韶华美术新作展、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本次北京·湖北文化周两大主题活动,昨日在国家博物馆相继开幕。
  周韶华55幅作品展现楚文化的浪漫、细腻和热烈;文物展中90%为一级文物,近七成展品首次展出。据悉,此次文物展将一直持续到12月21日,而周韶华美术新作展也将会持续到本月27日。
  55幅作品展现楚文化浪漫
  昨天上午,北京·湖北文化周美术展文物展两大主题活动开幕。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纷纷到场表示祝贺,随后进行了参观。许多北京市民也兴致勃勃地赶到国家博物馆,欣赏难得一见的国宝和大师之作。
  据了解,我国著名画家周韶华,从今年春天开始,特别为湖北文化周的开幕创作了《逍遥游》、《沉江——悼屈原》、《山河沧桑》、《红黑交响》、《兽·灵物·仙境》等55幅作品。此组作品,周韶华一改多年以表现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楚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屈原、宋玉,代表事物——长江、漆器、青铜器等来展示楚文化浪漫不羁、天人合一的精髓。
  周老称,自己深深被楚文化的浪漫、细腻、热烈所打动。现年已77岁高龄的他,是在酷暑之下完成该组作品的。
  难得一见国宝吸引众多参观者
  吹毛断发的越王勾践剑、2400年前的“保温箱”曾侯乙青铜尊盘、九连墩楚墓出土的编钟……随后开幕的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收藏家和专家前来观看。面对早已蜚声海内外,今日终得一见的诸多国宝,参观者不时流连驻足,还时而低声讨论,严肃、认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来自北京的71岁的王正兴老人是位文物爱好者,他说几年前在路过杭州时听说那里收藏了越王勾践剑,所以很兴奋地花了20元门票进去看,结果对文物颇有研究的他进去一看就发现上当了,那是个复制品。
  这次听说湖北文化周要展出这件宝贝,老人家一大早就出门了,带上老年证,一分钱不花就看到了真正的国宝。老爷子很开心,说这可是真正的宝贝,经历了那么多年,还保存得这么完好,制作技术如此精良,用现代的各种高科技都是难以达到这种水平的,我们古人的智慧让人惊叹。
  据我省博物馆馆长王红星介绍,本次展出带来的150余件展品中一级品达到了90余件,而且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70%是最新的考古发现,均属首次亮相。挑选如此重量级的文物来参加此次展出,就是想借本次湖北文化周之机来把湖北博物馆建国以来50多年的文物发掘、保护工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同时通过这些文物来展示湖北文物大省、文化大省的地位。
  【对话著名画家周韶华】
  “长江文化,可与黄河文化并驾齐驱”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吴丹)昨天的北京有些冷,77岁的周韶华老先生头戴红色蓓蕾帽,上身穿红色毛绒衣,下身穿运动裤,精神很好。此番专为湖北文化周创作的55幅系列作品,是周老年初大病初愈后集数月呵成,谈及此组与以往风格完全不同的《荆楚狂歌》,周老先生坦言自己是深深被楚人的天人合一、细腻浪漫所打动。
  为何选择楚文化进行创作
  在创作自白中,周韶华这样写道:观览楚地文物,我似乎走进了中华文化元典时代,感受到先秦南方文化忠实、热烈、真诚的情感。于是血燃于火,激情奔涌,竟不顾年迈与体恙,急切地把所见、所感、所思呈现于纸上,以至每每画到子夜后欲罢不能。
  而周韶华此次的《荆楚狂歌》却是完全不同于之前风格的全新尝试,对此,周老表示黄河与长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完整体系。自己之前以创作黄河文化居多,但是作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江文化,是完全可以与黄河文化并驾齐驱的。长江文化包含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以荆楚文化为代表。荆楚文化以其特有的细腻、浪漫与黄河文化的豪迈、雄浑构成了极好的互补,而集黄河、长江文化为一体则是其创作的不懈追求。
  如何概括楚文化之特点
  周老表示,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而老庄的哲学更是对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老庄等人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他们自由、浪漫的情怀构筑了楚人无羁的想象、幽默的意趣和惊彩绝艳的色调,从而也造就了楚文化从天上到地下,从现实到精神的超脱,想象空间非常之大。
  【亮点】
  2400年前“保温箱”亮相
  在展品中,一件首次展出的曾侯乙尊盘格外引人注目。尊是用来盛酒的器具,盘则一般用作水器。曾侯乙青铜尊盘不仅装饰有龙84条、蟠魑80条,而且各种镂空的花纹彼此交叠,仅凭内层铜梗支撑构成一个整体。即使在工艺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无法仿制出如此精美的器皿。
  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不但可以盛放酒水,还是款冷暖两用的“保温箱”。专家解释,由于尊和盘之间有较大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越王勾践剑8年后再露锋芒
  越王勾践剑是此次展览中知名度最高的展品。越王勾践剑自1965年出土后,仅在当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短期展出过,此后30多年间,神秘的越王勾践剑一直“藏而不展”。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越王勾践剑才在北京做过小范围短期展出。此次阔别北京8年后,越王勾践剑再次来京公开展示。
  在勾践剑剑柄底部,刻有11个同心圆,最小的同心圆细如发丝。专家说,即使用现代车床也无法制造出如此均匀的同心圆。目前专家对这些纹饰的制作仍存在争议。这柄剑虽然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云变化,却毫无锈蚀,剑刃锋利无比,即使在现在,这柄剑还可以达到吹毛断发的效果。此外,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锈,也是至今未解的谜团。
  最古老直立人“郧县人”露面
  此次展览中,一件比“北京人”更为高龄的“郧县人”头骨尤为重要。据了解,郧县人是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郧县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两个古人类头骨化石。其中2号头骨是中国唯一一块人类祖先“直立人”阶段保存最为完好的整块头骨化石,它们比“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年代更早且保存完整。专家说,这个头骨是首次对外展出。
    作者:吴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