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郑永晓纂辑《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出版(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历任汝州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知吉州太和县。哲宗时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绍圣初被劾修《实录》诬枉,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初移戎州。徽宗即位后领太平州事,九日而罢。因早年与赵挺之有隙,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采摘其《承天院塔记》中数语,以为幸灾谤国,除名编管宜州,卒于贬所。德祐元年(1275)谥为文节。
    黄庭坚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的词和散文创作在宋代有一定地位,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而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早在元祐年间的诗坛上,黄庭坚即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由于其学识渊博,写作态度严谨,在诗歌创作上能独树一帜,取得了颇为突出的成绩,在当时及后世声誉卓著。又喜奖掖后学,门人弟子众多,其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即奉他为江西诗派宗主。其在宋代诗史上的地位,俨然无出其右者。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云∶“豫章稍后出,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及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之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①]毫不夸张地说,由于黄庭坚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宋诗的各种典型特色,故就某种意义而言,黄庭坚是宋诗的集大成者。清代翁方纲云:“谈理至宋人而精,说部至宋人而富,诗则至宋人而益加细密,盖抉刻入理,实非唐人所能囿也。而其总萃处则黄文节为之提挈,非仅江西派以之为祖,实乃南渡以后,笔虚笔实,倶从此导引而出。”[②]可谓一语中的。由此观之,则黄庭坚与以他为宗的江西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
    由于年少早慧、过早丧父等原因,黄庭坚秉性兀傲,清高自负,自然对自己的诗歌作品也珍爱有加,在他三十馀岁时即着手编订自己的诗集。元丰三年,三十六岁的黄庭坚赴江西太和县任职,路过高邮时往访秦观,出示其手编之集,秦少游大为叹服,稍后秦观有《与黄鲁直简》云:“每览《焦尾》《弊帚》两编,辄怅然终日,殆忘食事,昔人千里命驾,良有以也。”[③]秦观还有《与李德叟简》云:“《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所谓珠玉在旁,觉人形秽,信此言也。”[④] 稍后,又有《与参寥大师简》云:“黄鲁直近从此赴太和令,来相访。为留两日。得渠新诗一编,高古妙绝,吾属未有其比。仆顷不自揆,妄欲与之后先而驱,今乃知不及远甚。其为人亦仿此,盖江南第一等人物也。黄诗未有力尽飜去,且录数篇;尝一脔足知一鼎味,一也。”[⑤]秦观数次提到的《焦尾》《弊帚》二编,当即黄庭坚早年诗歌结集。据《避暑录话》卷上载:“黄元明云∶‘鲁直旧有诗千馀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故自名《焦尾集》。其后稍自喜,以为可传,故复名《弊帚集》。’”[⑥]
    黄庭坚第二次自编诗集则是在元祐年间。洪炎《豫章黄先生退听堂录序》:“炎元祐戊辰、辛未岁两试礼部,皆寓舅氏鲁直廨中。鲁直出诗一编,曰《退听堂录》,云:‘余作诗至多,不足传,所可传者,仅百馀篇而已。’……初,鲁直为叶县尉、北京教授、知太和县、监德平镇,诗文已无虑千数。《退听》所录,太和止数篇,德平十得四五,入馆之后不合者盖鲜。”[⑦] “退听”一名的由来,《王直方诗话》亦有记载,云:“有学者问文潜模范,曰:‘看《退听稿》。’盖山谷在馆中时,自号所居曰退听堂。”[⑧]黄庭坚在元祐四年《书赠俞清老》一文中说:“子瞻屡哦此诗,以为妙也。元祐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归自门下省,书自酺池寺南退听堂下。”[⑨]可证退听堂确为黄在馆中任职期间的居所。任渊注黄庭坚诗,于《目录·古诗二首上苏子瞻》下云:“建炎中山谷之甥洪炎玉父编其舅文集,断自退听堂始,退听以前盖不复取,独取《古风》二篇冠诗之首,且云以见鲁直受知于苏公有所自也。今从之。退听堂在汴京酺池寺南,山谷作馆职寓笔砚于此。《赠俞清老诗跋》曰:‘书于酺池寺南退听堂下。’然此堂名其后随所在揭之。”[⑩]所谓“此堂名其后随所在揭之”是指黄庭坚还曾经在其他地方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退听堂”,比如其后在贬谪黔戎期间在部分文章中即署为“退听堂”作。据现有史料,黄庭坚这部《退听稿》当时仅在朋友中流传,没有最后定稿,更未能印刷面世。元祐九年,政治形势急转直下,新党上台执政,旧党人士面临贬官流放的命运。黄庭坚被责令在开封附近的陈留待命,以备随时听候审查。预感到即将到来的迫害和对文字狱的担忧,黄庭坚对自己的《退听堂集》作了进一步修订。《耆旧续闻》卷三云:
黄鲁直少有诗名,未入馆时,在叶县、大名、吉州、太和、德平,诗已卓绝。后以史事待罪陈留,偶自编退听堂诗,初无意尽去少作。胡直孺少汲建炎初帅洪州,首为鲁直类诗文为《豫章集》,命洛阳朱敦儒、山房李彤编集,而洪炎玉父专其事,遂以退听为断,以前好诗皆不收,而不用吕汲老杜编年为法,前后参错,殊牴牾也。[11]
    据文意,黄庭坚在编退听堂诗时,并非仅仅保留任职馆中期间居于退听堂时的作品,而应该还保留有部分在叶县、大名和太和任职时期的作品。当然,出于对文字狱的担忧,黄庭坚有可能删除了那些对新法表示不满的诗作。遗憾的是,限于史料的匮乏,我们已经不可能见到黄庭坚自编《退听堂集》的面貌了。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刊刻和文化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宋代流传下来的文献之多远非唐代可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像黄庭坚这样的大作家的作品都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事实上,黄庭坚文集的编纂和刻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黄庭坚集也远非宋本原貌。
    现存黄庭坚集一般而言包括三个系统,其一是包括《内集》《外集》和《别集》的三集合编本,这一系统中还包括黄庭坚的词、黄㽦所作《年谱》等。其二是《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本,属于南宋坊刻本。第三是诗注系统,包括任渊《内集诗注》、史容《外集诗注》和史季温《别集诗注》。此外,另有《山谷刀笔》《豫章黄先生遗文》《山谷题跋》《乙酉家乘》等单行本。
将诗文作品分为内、外集的想法出自黄庭坚本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冬,黄庭坚于沙市舟中题王云所编诗文,首次提出将自作诗文分成内、外篇之意。其《题王子飞所编文后》云:“建中靖国元年冬,观此书于沙市舟中。鄙文不足传世,既多传者,因欲取所作诗文为《内篇》,其不合周孔者为《外篇》,然未暇也。它日合平生杂草,搜狝去半,而别为二篇,乃能终此意云。”[12]推测黄庭坚文意,当是王云编有黄庭坚文集,请作家本人审阅,故有此言。为黄庭坚收集作品并编辑文集的当然不止王云一人,据黄㽦《山谷先生年谱》卷一载,“㽦尝闻先人言,先祖尚书少蒙先生友爱,盖尝编类诗文,今《家问》中先生晚年答书有云:‘诗文久欲令写寄,亦为念九、三七书字多误,故未能就,后有可委之信或寄草本来,彼可自抄也。’此帖尚有墨迹可考,独恨所编为徐俯师川久假不归,遂无别本可据。” 黄㽦所言“先祖尚书”是指黄庭坚叔父黄廉幼子黄叔敖,是黄庭坚家族中人也有收集编纂黄氏文集者。黄庭坚在有关文章和书信中也经常谈及其文集的编纂事宜,如:
鄙文编己领略,一篇不踳駮,还多二十年前文字也。[13]
    鄙文一编。所得何其多邪?其中亦多少时文字,气嫩语艰,不足存者。此所无者,谩抄下以与门生儿侄辈;彼所无者,亦有三分之一,匆匆未果录去,他日可寄也。但有乐府长短句数篇,谩往。[14]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