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子如何安居故里?(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主持人:谢谢戴县长。下面我们就请牟先生和刘东老师做学术回应。
牟钟鉴:戴县长的话很精彩,让我很受鼓舞。我们地方上有一批学者型的官员,他们有文化理想,不单纯为眼前的工作和政绩,而是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思考;不把老子当成发财致富的一个工具,而是要发扬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发扬老子文化的精神。
戴力:谢谢牟先生。
从研究的角度,我提点建议。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应该建立一支本地的学术队伍。我们当然可以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的学者共同参与当地文化建设。但是应该要有本地永久性的学术队伍,没有学术的文化是不会持久的,必须打好学术基础。包括你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怎么看老子,怎么把《道德经》通俗化,怎么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推动当地两个文明的建设,特别是道德风尚的改善。这里面有好多问题要研究,我希望有这么一个研究所,我不知道有没有?
戴力:我们现在和安徽大学有合作。
牟钟鉴:需要联合,联合当地的大中小学,特别是大学。但是我更希望政府下面有一个直属的研究机构,有一些年轻的有理想有热情的科研人员,可以和外地的学术界沟通,取得学者的帮助,使得这些年轻人也能比较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当地的学者,这样许多问题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再一个,《道德经》虽然五千言,确实是读不完,很深奥。如能做出一个通俗的普及本,使得一般有点文化的人,读了以后,对老子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了解,可以使老子的智慧为更多的人吸收。这比写专题论文还难。要很大的功夫,深入浅出,要贯通才行,并尽可能地用当代的语言。如果做好了,功德无量!不光你们县,全国都可以用。我听了你的介绍,感觉你们县有很好的基础,可以试试。
刘东:六中全会的《决定》出来之后,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反思。自从战略重心转移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强调发展经济,由此,工作的思路包括干部的考核,都要讲实打实的指标,导致我们的干部也大受影响,不能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正因此,也就见到有人在网上讽刺说,一群没文化的人说文化,越说越显得没文化。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把好心真正办成好事,就应该提出一个口号——文化发展战略本身也要有文化。也就是说,如果连这种战略本身,也还只是经济向度的,那么还会往“市场化过度”的方向滑落。
我觉得就连“名人故里”这个名字,对今天与会的这四个地方来说,都有些埋没了。它们其实是国学的发源地!想当年,就数那块水土的文化水准最高,就像现在风水流转,把文化势能带到了北大、清华这边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当年从咱们的那方水土中,这个人从这个角落走出来,那个人从那个角落走出来,把种种用心和运思交汇到一起,就融合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内核。
那么,从孔孟家乡的角度考虑,当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人才?其中第一个关键词当然在于“教育”。孔子原是“学在民间”的创始人,而孟子也是沿着这样的机制,在孔门中被教育出来的。而其中的第二个关键词,也就是具体的教育内容,则要推“伦理”二字。照此说来,最为至关重要的这两条,也应是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底色。那么,中国最举足轻重、最不可或缺的文化名人的故里,究竟能拿出什么给我们看呢?——如果有那么一天,像我们这样的学者,带着一群国外来的汉学家,到你们那里能恍然大悟:“哇!正是这个,正是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一直在思考人生、研讨学问、追寻价值的水土!”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真到了那一天,你们那里就又会成为“国学圣地”。而反过来,如果不是这样来考虑问题,还是在斤斤争夺旅游资源,那就不免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了。据我的体会,政府提出文化战略的目的,本是要矫正这种单向度思维的。
所以,一定要在自己的头脑中,紧抓住这样的问题不放: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才算是最有文化内涵的,从而才能是能永续不竭的?如果真能有个时间隧道,就应当带着这个问题钻过去看看,那究竟是个什么地方,怎么就能源源涌现孔孟老庄墨来?——而无论如何,其中最关键的条件,还是要有文化的氛围,有读书的声音,有对教育的重视,有对伦理的关切……这都是孟母当年在反复寻找的东西,而且她也确实在那里找到过!所以,如果让我这样的书生,从清华、北大这里出发,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么我最想从故土看到的,还是那里又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这原本是在满足天下孩子的求学本能,哪里用得着你们花上多少亿呢?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拜托你们,千万别把我们伟大的家乡,只弄成一个文化上的遗迹,而要弄成一个活生生的热土。有了这样的深厚底蕴,就有了文化上的造血机制,就不仅会出现过去的老子,还会出现今后的老子。而要是只弄个文化遗迹,也许弄得越好,就越说明历史的退化,等游客们开车过去,虽然会留下几个钱,却也会满含讽刺地说:“老子当年可真是聪明啊,可瞧瞧如今这里的人,他们真是老子的后代么?”
我多次说过,其实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总在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如果没有另一个力量,来挽救这种下坠的趋势,中国人早就倒退得比类人猿还要原始了。而那“另一个力量”又是指什么呢?就是从你们那里挺身而出的圣贤,他们在不断地收束人心、变化气质、传播教化。由此一来,这一上一下的两种力量和趋势,才能平衡和互动起来,构成一个文明的正常内在张力。所以,不要看当代中国的这副样子,如果真正能落实文化战略,那也就是在重启这个过程,重新开始孔子当年的努力,也重新让我们那块地方,变成文化上和道德上的首善之区,滋润出适于思考和治学的水土。——这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先,才能对得起我们那块土地。
最后,还要再提几句老子。有一次,我和陈来兄都在哈佛访问,就同去找汉学大师史华兹聊天,此人写过《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当代中国很有读者缘。史华兹说,如果在古代中国思想中,能有一种东西最具世界意义,那就是道家学派的创世说。当然,也不光是史华兹,其实很多西方学者。包括晚年的海德格尔,都曾认真地阅读过《老子》。所以应当说,即使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老子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把他的思想带到世界去,去同其他国家的思想家交流,这对我们这些后人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让老子跟其他的世界性思想家碰撞,进而激发和化合出新的思想,使之逐渐构成子孙安身立命的东西,让未来的人们生活得更精彩与祥和,老子才真正是在文明中活下来了!
主持人:谢谢。我们这回请来的,来自国学发源地,当然也是名人故里,但是属于轴心区,中国思想的“产地”。那么作为国学源地的名人故里,它的文化发展建设应该跟别的名人故里有哪些不同,怎么在“国学发源地”这几个字上大做文章?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