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批《悬崖》有违历史:溥仪照片不能随便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春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悬崖》是近期一部非常火的谍战类历史题材电视剧,其跌宕起伏的剧情着实让很多痴迷谍战剧和历史剧的观众们过了一把瘾。长春市方志委专家于祺元老先生在偶然观看该剧后,也对该剧着了迷。可是看着看着,于祺元就发现了问题。原来,该剧多处背景有违历史,失去了真实性。“反映历史的影视片也是一部资料,年轻人缺乏鉴别能力,把错误的东西当成知识来吸收,甚至将影视片当作‘佐证’,这岂不是犯了误导之过!”于祺元严肃地向记者指出了剧中的一些硬伤。 
  《悬崖》中经常会提到哈尔滨市警察厅白厅长和刘副厅长。其中,白厅长从未出现过,只是经常听到这个名字。查看历史似乎确有其人。《哈尔滨市志》记录:“满洲国时期哈尔滨警察厅历任厅(局)长有金荣桂、于镜涛、白铭镇、王贤炜、单作善、宫文超,日本人副厅(局)长有松泽国治、吉村秀藏、芳田之助、获原八十盛、园田菀尔、田坂又十郎、小林彻一等。”这个白厅长应该是时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的白铭镇。与伪满上层社会多有接触的于祺元说:“白铭镇是蒙古族人,1937年从四平调到哈尔滨,成为该市伪警察厅第三任厅长。因为年龄较大,不久之后就退休了。”
  从剧中来看,“刘副厅长”是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他的身份是很值得怀疑的。众所周知,日本人在伪满洲国实行的是“次长负责制”:部门总长为中国人,次长为日本人,实权掌握在次长手中。只有总务厅例外,总长和次长均为日本人。所以,中国人在警察厅担任副职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另外,在《哈尔滨市志》中也可以看到,警察厅副厅长均为日本人。
  于祺元进一步指出:“伪满警察部门的大权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这主要表现在各警察厅的副厅长都是日本人,而且副职只能设一人。副厅长主管刑事案件和政治案件的侦破工作。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当时的刑事案件多数和政治案件有联系。由中国人担任的厅长只过问日常的警务工作。特务科和外事科是警察厅的特务机构,其科长必须由日本人担任。他们归副厅长直接领导,从立案到工作部署都由副厅长指挥。一般情况下,他们做的事都瞒着厅长,不向厅长请示汇报。”
  从《悬崖》剧情来看,“中国警察被当做侦破政治案件的主角或急先锋,而日本人却只做幕后,甚至日本宪兵队也成了配角,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颠倒了‘日本统治者’和伪满官吏的主次地位。”于祺元说,“如果该剧将副厅长和特务科长都换成日本人就与历史吻合了。”
  剧中,伪警察身着黑色制服,头戴有白帽箍的大盖帽,这与当年伪警察的服饰也不符。据于祺元介绍,伪满警服和大盖帽是深草绿色的,当时称为“国防色”。只有在“满铁附属地”存在时(1935年之前),日本警察的警服曾是黑色衣帽,所以当时的百姓都管日本警察叫“黑帽子”。另外,伪警察大盖帽帽箍也不是白色的,而是草绿色,并按等级加盖金黄色杠。“国民党的警察才戴黑帽盖白帽箍的大盖帽。”
  于祺元还进一步介绍了伪警服的有关知识。他说:“伪警察警尉以上‘官’的上装,腰间是不扎皮带的,只有伪警长和伪警士才在上衣外扎皮带,但没有斜挎的吊带(武装带)。佩刀挂在皮带上。警官的刀带作为裤带扎在裤腰上,在上衣右下襟处开襟,佩刀穿过开襟挂在裤腰的刀带上。”
  此外,剧中伪警察的肩章与实际完全不同。剧中肩章上的“花”是五星,实际上是梅花,颜色为黄铜色。另外,在肩章前端有一个黄铜圆扣,在圆扣之后才按不同官阶设几朵梅花。警服扣子也是梅花图案。
  以往,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国民党官员的办公室内挂着蒋介石的大幅相片,类似的情景在《悬崖》中也有体现,只不过照片换成了日本天皇和伪满皇帝溥仪。于祺元指出, 日本天皇和伪满皇帝的照片皆称“御照”,不能随意悬挂。“‘御照’平时要用大绒布窗帘遮盖起来,与‘诏书’同放在‘专室’内保存。只有在‘天长节’(日本天皇的生日)或‘万寿节’(溥仪的生日)时才能‘请’出,供人‘瞻仰朝拜’,决不允许挂在办公室和公共场所,不像国民党统治时间,蒋介石的照片可以随便挂在官员的办公室内。”
  另外,伪满“国旗”,除手持的纸旗和在会场主席台上悬挂外,只许挂在院内或屋顶的旗杆上,没有悬挂在楼上的,更没有竖立在办公室里的。
  幼时生活在哈尔滨的于祺元对当年哈尔滨的交通工具印象非常深刻,“除了‘摩电’(有轨电车)、人力车和少量的俄国人开的帆布棚出租车外,最有特点的交通工具便是四轮大马车和两轮小马车(‘斗车’)。”据了解,四轮大马车,前两个车轮小,后两个车轮大,套着大洋马,由俄国人赶车。两轮的“斗车”由中国小马拉套,车老板也是中国人。这两种马车是当年哈尔滨街头的一大特色。而剧中的汽车是进口的“福特”、“雪佛兰”,甚至出租车也用这种高档轿车,与事实不符。
  剧中伪警察的便衣服装都是西装和风衣,很像西方的特工。于祺元说:“这与东北沦陷时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那时,穿西装的中国人多属于绅士阶层的‘文明人’,公职人员的便服多是立领三个兜的制服或协和服,伪警察这个阶层的人没有穿西装和黑风衣的。”
  另外,于祺元还指出:“剧中的伪警察检查证件时,先敬个礼,然后示意被检查的人拿出证件,这好像是我们现在的公安人员,而当时的伪满警察是没有那么客气和文明的。”
  还有,“玛迭尔”的名称应为“玛迭尔旅馆”,“不能叫‘玛迭尔宾馆’。‘宾馆’是我们现在的称呼,旧社会都叫‘旅馆’或‘饭店’。”于祺元还注意到,剧中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自来水笔、竹壳和透孔铁皮及暖壶等都是当时没有的。
  “这些问题在有些导演看来,好像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不然。既然故事有历史时代背景,那么人和物就要符合历史的真实,这样才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向治学严谨的于祺元说,“戏剧虽可夸张、虚构,但时代、背景不能失真,特别是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戏剧,更不能忽视细节。总不能演清代的戏穿唐代的服饰吧!”
  东北沦陷时期距今只有六七十年,存有不少文献和图片资料,还有一些历史见证人健在。如果导演能够重视历史细节的安排,会使这部电视剧更加完美,并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
  本报记者 张贤达
  误区1
  警察厅副厅长是中国人
  误区2
  伪警服像中华民国警服
  误区3
  溥仪照片和伪国旗随便挂
  误区4
  高档轿车充当出租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