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梁晓声:不能让文化领域变成浮躁的全民娱乐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能让文化领域变成浮躁的全民娱乐场 
  45集电视剧《知青》将登陆央视,本报独家专访编剧、著名作家梁晓声,他不仅谈《知青》,还首谈新书、韩寒、文化责任,梁晓声说——
  备受关注与期待的45集电视剧 《知青》将于5月29日在央视播出。该剧编剧梁晓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知青文学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他之前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都曾引起过轰动。所以梁晓声再次出手写 《知青》,马上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5月23日晨,记者通过电话独家采访了他,他不仅谈了电视剧 《知青》,还谈到了他的新书《郁闷的中国人》和正在后期制作的反映返城知青当下生活的电视剧《返城年代》,但他谈得更多的是文学创作与文化责任。
  知青题材是要有些悲壮色彩的 
  梁晓声的成名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回忆那段创作经历,梁晓声说,感触最深的还是知青间的友谊,老战士和知青间的友谊,知青和老职工间的友谊。这是人格底线,恰恰这样的人格底线的成熟,在人的心灵中产生了人情。梁晓声说:“作为一个返城知青,我不可能不关注我的那些知青伙伴以及他们在返城后的命运。这种关注引起我创作的冲动,应该说这种写作过程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很多感情的成分。”
  关于电视剧《知青》,梁晓声说,《知青》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想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是什么样子,他试图向观众解释,为什么一个无书读的时代,恰恰产生了共和国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那是因为他们曾和最任劳任怨养活中国的农民们同舟共济、抱团取暖过。
  梁晓声说:“浪漫化,是对历史的不郑重、不严肃、不负责任。知青题材是要有些悲壮色彩的。 ”他坦言,最遗憾的是因篇幅所限,很多情节拍完了却不得不剪掉,剪掉让他心疼。
  那么,知青文学有哪些本质特征?梁晓声说,知青文学记录了中国特殊时代特殊群体的特殊心路,知青们在很小时就离家千里到他们完全陌生的广阔天地里,有精神迁徙的意义,这个过程正是他们成长的过程,非常容易让人想起今天的打工仔与打工妹,只不过方向与路线相反的,后者是到城市里来,前者是到农村去。
  《郁闷的中国人》应该由年轻人来写
  在谈到他的新书 《郁闷的中国人》时,梁晓声说,这本书不是为发牢骚而写,也不是像养生节目那样教你如何摆脱郁闷、修身养性,而是希望各阶层通过努力找到突围之路。他认为,中国人的郁闷是客观存在的。
  梁晓声说,能理解当下青年的郁闷。他们的郁闷都是极其个人化的郁闷,比如求职、买房等。他说:“这本书原本不应该是我写的,我当着教授,当着政协委员,小有名气。对我而言,外力强加的郁闷会少一些。这本书应该由感同身受的年轻人来写,文坛上不能缺少写这样书的年轻作者。 ”
  那么,梁晓声又是怎么看待“80后”作家的呢?梁晓声说,“我个人觉得,这些‘80后’的孩子的成长过程,未必如我们所想像的那样顺利。他们没有经历什么社会运动等外力对他们的改变,但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成长过程其实也很疲惫、很紧张。 ”
  谈到韩寒时,梁晓声说:“韩寒刚亮相文坛时,我比较欣赏他。我觉得‘80后’中有这样一个对整个时代和社会表达意见的青年,是值得关注的。但困惑的是,我不能厘清韩寒的哪一种意见是纯粹的社会意见表达,哪一种意见是要形成商业概念或为商业热身。 ”
  有责任感的人不能做“娱乐场”的看客
  梁晓声是否愿意写一部反映返城知青当下生活的作品?梁晓声说,反映当下知青生活的电视剧《返城年代》正在后期制作中。《返城年代》讲述的是兵团知青返城后的生活、情感和就业经历,时间背景是1979年底至1983年底。他想通过《返城年代》呈现一点历史的东西,让不知道的人、忘了的人看一看,保持清醒。尽管上世纪8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比现在困难,社会就业压力比现在还大,但人们较为普遍的精神状态是昂扬、向上、乐观,相对少浮躁的。因此他在作品中呈现那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对当下之浮躁可能有镇定作用。
  谈到文学创作与文化责任时,梁晓声说,时代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文化的浮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反思精神、保持警惕,不能让文化领域变成浮躁的全民娱乐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能做“娱乐场”的看客。 
  记者/杨 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