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与《易》学(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文化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三、 孔子是如何对《易》进行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的?
话说到这里,青竹觉得有必要明晰两个概念,那就是《易》与《周易》。
青竹认为,在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前的《易》就叫做《易》,而被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后的《易》则叫《周易》。
当然,《周易》这个名称不是孔子自己起的,而是他的徒子徒孙们起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在孔子“喜《易》”之前,《易》就叫《周易》,那么,凭着孔子对于周朝特别是周公的无比崇拜,他是不可能简称《易》的。而事实上,孔子却一直称《易》为《易》,如:“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子曰:‘《易》之义谁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帛书《易•易之义》)。
至于孔子的门徒们为什么把孔子的作品称之为《周易》,稍后再予解释。
前面说到,司马迁记载说孔子对《易》进行了“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项创作,司马迁的这些话在帛书《易》出土之前,我们是很难理解的。如今,我们见到了汉代皇室收藏的帛书《易》,真象可以说基本大白了。
青竹认为,帛书《易》之所以不流传于世,是因为它是专供卜筮用的《易》书,不是给一般人看的。也正因为不流传于世,所以它就很好地保留了卜筮《易》的原貌。
而孔子编写的《易》也就是今天的《周易》,是为了施行教化用的,所以会因自汉武帝以降历代王朝的“独尊儒术”国策而广行于世。
因此,对比一下《周易》与帛书《易》,我们便不难发现孔子对《易》是如何进行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的。
1、 序——重排卦序
帛书《易》的六十四卦,分八宫排列,每宫八卦,按八卦相重的原则排列。八宫之顺序为:键宫、根宫、习赣宫、辰宫、巛(chuān)宫、夺宫、罗宫、筭宫。每宫上卦不变,下卦从本宫卦列首开始,以下的次序为:键、、根、夺、习赣、罗、辰、筭。《帛书易经》六十四卦卦序,仅仅四卦(键、恒、筭、中复)与王本相同。其余六十卦的卦序都不相同。
帛书《易》也分上、下经,但每经四宫共32卦,非常齐整。这样做的好处,青竹认为是便于装订成册,利于巫祝们检索。
相比之下,《周易》虽然也分上、下经,但六十四卦却有34卦分配在下经,而上经只有30卦。
从《周易》卦序——乾、坤、屯、蒙……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来看,孔子显然是想通过对《易》卦序的重排,载入他想赋予《周易》的“德义”——先有天道,后有人伦,人伦当顺从天道。孔子对于卦序的这一刻意安排,按他的门徒们的理解则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序卦传》)
2、 彖——给每一卦写彖语
《易》原本为卜筮之书,孔子在改写《易》之前也曾用《易》做了预测试验。据帛书《易•易之要》载:“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虽然孔子的预测准确率高达70%,但孔子觉得这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于是孔子决定:“《易》,我复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帛书《易•易之要》)即,孔子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清除《易》中的祝卜成分,进而发挥出其道德教化功能来。
为了做到这一点,如前所述,孔子通过反复琢磨和精心安排,将原有的八宫卦序打乱,完全按照自己的道德教化需要进行编排。
但孔子觉得,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重新编写的《易》流传于世之后,很多人未必会领会他的意图,于是他又决定于每一卦的卦辞下,重新写一段彖语,借以进一步冲淡祝卜的元素。
如,键卦的卦辞为:“元亨。利贞。”这是卜筮《易》原有的、祝卜意味很浓郁的卦辞,如果不加引导,一般人见到这样的卦辞很可能又会受到“误导”,于是孔子紧跟其下写下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样的彖语,将原先的两组断语一分为四,变成:“元、亨、利、贞”这四种德性,然后通过《文言》进一步解释这四德。
如此一来,人们根据孔子的彖语,就很难进行预测了,因为彖语跟预测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3、 系象——给出每一卦、每一爻的象征意义
完成了彖语后,孔子意犹未尽,于是打算在每一卦、每一爻下给出其象征意义,这就叫做系象。如: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系象的目的,也是为了把读者把往道德修养方面引导,避免其“陷入”卜筮的“误区”。
4、 说卦——口授心传
孔子的说卦这一工作,是对他的学生们口授的,而《说卦传》则是他的后世徒子徒孙们根据各自的师传记载和发挥的。所以,司马迁说的孔子的“说卦”与见载于传世本《周易》的《说卦传》并不是一回事。
孔子在编写新《易》的过程中,常常会把自己的研易心得说给身边的弟子听。孔子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的弟子们能领会他编写新《易》的良苦用心,深刻理解他所做的一切修改,以便能更好地把自己的这一创举传播于世。
孔子给弟子解说卦辞、爻辞的言论,目前可见的主要载于帛书《易》之“二三子问”及“易之义”中。如:
“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龙刑■,叚宾于帝,伣神圣之德也。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纶穷深■之■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则有天[神护之]。
[游]乎深■,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兽弗干。曰:龙大矣。”
——帛书《易•二三子问•第一章》
PS:■为不能在IE中显示的汉字。欲知原字,请参阅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电子版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786834.html)
5、 文言——更有力地向德义引导
孔子对于《易》的所谓文言,主要指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改卜筮《易》的卦名及卦、爻辞用字,使之更文雅,意义更宽泛;二是准备给每一卦、每一爻撰写一段类似于其所系之“象”一般的言论,以更直接、有力地引导人们向“德义”方面解读《易》。
然而,孔子的这项工作很不成功,这可能是他最后进行的工作,而那时的精力已经非常有限之故吧。
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孔子给卦、爻写的“文言”,只写成了乾、坤两卦的“文言”,其他各卦的及各爻的“文言”都还来不及写。
文字的“文雅”化方面孔子倒是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是很有限。
据湘潭大学帛书周易研究所邓球柏统计:“《帛书易经》共四千九百三十四字,与传世的王(弼)本不同的字为九百五十七个,约占百分之十九点三九。如:“孚”作“复”,“谦”作“嗛”,“征”作“正”。《帛书易经》与王本《易经》有三十五个卦名不同。如:“乾”作“键”,“坤”作“川”,“否”作“妇”,“离”作“罗”。”
但即便如此,孔子对于《易》的文字改动对于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以帛书《易》的“键”、“巛”(青竹按:“巛”,大部分释文隶为“川”,不妥)二卦为例,键,本义是插门的金属棍子;门闩。《周礼•地官•司门》:“司門掌授管鍵,以啓閉國門。”贾公彦疏:“謂用管籥以啓門,用鍵牡以閉門。”《急就篇》卷三:“釭鐧鍵鉆冶錮鐈。”颜师古注:“鍵以鐵,有所豎關,若門牡之屬也。”《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五寸之鍵,制開闔之門。”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卷三:“轅門之設,實施啟閉,無鍵而關,視之孔易。””而“巛”则是套住“键”的孔或环,也叫“牝”《《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脩鍵閉”汉郑玄注》:“鍵,牡;閉,牝也。”孔颖达疏:“凡鏁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
而孔子觉得这两个卦名太土了,意义也不宽泛,于是分别将此二卦重新命名为乾和坤。如此一来,卦名“文雅”了,人们看到卦名之后的想象空间也大多了。
再如,帛书《易》中的“浸龙”,本意是浸泡在水里的龙,孔子也觉得这一说法太“没内涵”,于是最终将之“文言”为“潜龙”。潜龙指的是暂时潜伏于水中或深渊中的龙,孔子“感觉”这比“浸龙”有韵味多了。






 
关键词: 孔子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