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郪江汉代崖墓豪华令人惊叹 采用"吊顶"装修(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三台县郪江镇沿江调查崖墓群受损情况时,听村民说,他们上山砍柴时,发现山上有两座近期被盗的崖墓。工作组经初步勘察,结果发现,墓室面积约80平方米,内有彩绘建筑雕刻,人头面具像及现已濒临灭绝的华南虎石雕等。  

 
彩绘汉代人头面具像
 
    郪江崖墓群位于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据考证,郪江镇在先秦时,为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建郪县。该处崖墓群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以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遗存数以千计的崖墓,有些地方鳞次栉比,犹如蜂房。如果没有盗墓者的光临,2000多年来,深藏于坚稳石窟中的郪江先民们就是这样稳稳当当地安睡在墓窟里,任世界沧海桑田,犹自风雨不动。

    古墓探幽,豪华墓室令人惊叹

    近日,记者随当地文保工作人员来到汉墓被盗现场看到,在一片茂密的柏树林里,有两堆新鲜泥土。山林中,两座被盗崖墓的洞口外,散落着几块带菱形纹图案的封墓砖。

    记者从当地村民处借来绳索和手电筒,下到近3米深的一座墓口。由于墓口潮湿狭小,仅能容一人脚朝前仰面慢慢向里挪动。刚挪进狭小管道式的盗洞,脸几乎贴近冰凉的崖壁,穿过盗洞弯腰进入墓内,漆黑一片,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隐约可见墓室很宽大,分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在墓室两侧,分别凿有镂空的立柱斗拱石雕图案。右侧立柱斗拱两端,分别雕刻有两组彩绘的男女人头面具像,两组人头面具像均怒目圆睁,宽鼻大嘴。在每间墓室顶部,都刻画有彩绘的天花藻井结构图案,绘有红色朱砂的太阳图案和竹节都清晰可见的仿竹棚图案。进到中室和侧室,可见缝隙处的泉水已滴出一些白色钟乳石。在后室崖壁上,生动地雕刻着一幅彩绘的奔跑状老虎图案,虎爪前伸,作长啸状,极具动感。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一间墓室里的立柱斗拱的形式都各不相同,而藻井的造型则大致相似,都采取纵横交错的直线凸梁和框形凹进,竟然类似于流行于我们现代都市的室内装修吊顶模式。

    崖墓中,首次发现华南虎石雕

    据三台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毛建军介绍:被盗的两座崖墓是距今2000余年的东汉家族墓,从墓室的规模和精美的石雕造型考证,应属贵族墓。据初步挖掘发现,此次发现的崖墓在历史上就曾经被盗,但仍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虎啸石雕图还是首次在东汉崖墓中发现。据文物工作者考证,中国南部地区的老虎均属华南虎种,而这幅石雕虎图,虎形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与现已濒临灭绝的华南虎特征完全相符,充分见证了华南虎当时在四川盆地的繁盛,对于研究华南虎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而2000年前的古人竟将华南虎固有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堪称一绝。而人头面具像与现在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面具像极为相似,表现了当时古人驱邪祈祥的愿望。在墓室内发现的彩绘石雕及精美的立柱斗拱、天花藻井等图案,对研究汉代的建筑艺术及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考古学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考证郪江崖墓群后认为,郪江崖墓群不仅是一座巨大的汉代石刻艺术博物馆,丰富地传达了汉代的文化、艺术以及民俗生活,充分地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风貌,而且它也是汉代建筑艺术的一个缩影。

    郪江崖墓被盗严重,令人担忧

    据了解,在三台县郪江镇周围的山上已露出地面的崖墓有数千座。经过考古专家勘察,还有大量深埋地下的崖墓尚未被发掘,均是从汉朝直至晋代的古人凿崖建造的洞窟墓穴。据当地村民说,经常有一些外地人以捉蛇为由,在山上转悠,实际上就是为探墓而来。近年来,当地盗墓案件时有发生。

    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发现郪江场镇附近的几座山上仅新盗的墓洞就有十几座,而此次发现的两座汉代崖墓被盗后,是直至文物普查工作人员下乡了解崖墓受损情况时,才从当地村民处得知。据当地警方介绍,由于郪江崖墓群分布很广,大多在茂密的树林之间,很难监管。发生盗墓案件后,当地村民也没及时报案,致使盗墓者能够逍遥法外。警方表示,他们将配合当地政府,加大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提高当地村民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来源:绵阳日报 李方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