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绢画伏羲女娲图。
资料图片
红山玉龙。
资料图片
秦汉龙纹。
资料图片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石块龙。
资料图片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那么,龙文化是如何在中国兴起的?中国龙文化有哪些特征?从龙文化中可以看到哪些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代社会还有什么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何星亮多年从事龙文化研究,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我们都知道,龙具有许多动物的特征,既有足,又有爪;既有角,又有鳞;既有胡子,又有长须。龙这个形象是从哪里来的?
何星亮:关于龙的原型是什么,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学术界对此也有许多争议。由于龙的形象包含着多种动物元素,而不少人仅依据某一特征论述其起源,所以就产生了多种关于龙的原型的说法。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的原型为蛇说。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上世纪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型,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闻一多之后,不少学者也都认为龙的原型是蛇。
还有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的说法。最早提出龙的原型为鳄鱼的是中国古史专家卫聚贤。他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中便说“龙即鳄鱼”。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
此外,还有人认为龙的主干的基本形态是蛇、蜥蜴和马,有的则认为龙是从闪电或彩虹演化而来的等。
记者: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爱龙?龙又是怎样演变为中国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何星亮:龙崇拜是怎样产生的?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问题。
从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来看,崇拜神秘动物是宗教观念产生的基础。龙崇拜是在蛇崇拜基础上形成的,龙是蛇的神化。蛇是原始时期人们普遍崇拜的动物之一。人们觉得蛇既神秘又恐惧,继而对其产生了崇拜。蛇被奉为神物之后,人们又对蛇的形体不断进行加工创造,给蛇添上足、翼和角等,逐渐成为龙。
在中国,龙文化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记者:据说在世界其他文化中也有龙的形象,但各地对龙的理解并不相同。中国的龙文化有什么独特内容和个性?
何星亮:的确,龙并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古代印度、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美洲等地都曾崇拜过龙。世界上各国所崇拜的龙,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中国龙、印度龙和西方龙。
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中国龙文化具有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悠久性。中国龙崇拜历史在世界上最为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的龙形象是在1994年发掘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现的,这一遗址中有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在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众多的龙形象。至于玉龙和龙纹就更多。
延续性。从考古发现中可推测,中国龙的起源至少在8000年以上。龙文化在中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多样性。中国龙文化丰富多样。龙的形象变化多样,中国各朝代的龙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
普遍性。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龙也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
整合性。自秦汉之后,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这使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中国龙文化经过整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记者: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从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哪些精神追求?
何星亮: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创新精神。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综合精神。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包容精神。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进取精神。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记者:中国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我们今天对龙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怎样继承弘扬龙文化中的精华?
何星亮: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其中确实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历史上宗教性和政治性的龙崇拜,如祭龙求雨、祭龙求子、祭龙求平安和“真龙天子”等观念,应予以抛弃。但艺术性和民间性的龙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舞龙灯、赛龙舟等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在当代,还应当发挥龙文化的凝聚作用。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目前海内外华人均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传和弘扬龙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 记者 何民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