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论文化观念的演化(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四、当代西方“文化”及文化研究
当代西方文化领域产生了两个重大现象,一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综合原先的“人类学”与“民族学”(Ethnology)两个学科,吸收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学科中出现的新理论、新观念,逐渐形成不同的理论流派,呈现纷繁复杂的面貌;二是在种种“后”字号理论和跨学科研究之风盛行以及经济文化呈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的语境下,学者们纷纷从自己原先的学科中走出来,进入交叉研究的阔大领地,从而形成一股强劲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热潮。而文化研究与文化人类学在当代则形成相互发明、交相为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势。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文化与人,或者不妨说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但由于当代的文化观念更趋泛化,因此,现当代文化人类学必然呈现行色各异的理论流派。举其荦荦大者,有文化进化论、文化传播论、文化历史学、功能主义、心理文化分析等。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下形成的“文化进化论”学派在文化人类学中影响甚大。此派又有新派与老派之分。古典的老派以泰勒(Edward Tylor)、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人为代表;新派以怀特(Leslie Alvin White)、斯图尔德(Juliar Haynes Steward)、塞维斯(Elman Rogers Service)和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为代表。经典的文化进化论学者通过对原始宗教、原始婚姻、原始社会形态的研究,提出了人类社会犹如生物进化一样在不断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念。泰勒认为,人类文化大约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开化之前有原始的狩猎采集阶段和野蛮的以动物驯化与植物种植为生的两个阶段,开化之后的以文字书写为发端的文明阶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不同民族的文化实质上是沿着这同一条轨迹发展演化的,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其实是文化进化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摩尔根的文化社会进化观与泰勒类似,他明确地提出人类文化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并进一步把前两个阶段分作低、中、高三个级别。新派的文化进化论者捍卫古典进化派的立场,一方面强调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致性、阶段性,另一方面则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化。与老派不同,他们不再从食物的获取、工具的进步来划分文化阶段,而是以能源的获得为标志做出这种划分。例如怀特提出,人类文化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原始时期,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依靠的完全是自身的体力,这是一个以自身能源为标志的阶段,与其相应的社会形态是原始共产主义;到古代农耕时期,人类以谷物栽培和动物驯养代替了原始的采集与狩猎,开始把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这是一个以太阳为能源的阶段,与其相应的是古代文明社会;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发现了新的动力,开始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新资源,这是一个以地下宝藏为能源的阶段,与之相应的是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到当代,人类已经发现了“核能”这个新的能源,尽管目前,这一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尚不大,但它无疑将把人类文化引向一个新阶段。新派进化论与老派进化论的另一个不同是,他们不再坚持人类文化进化的单一性的观点,而强调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与独特性。例如,斯图尔德就提出了人类文化多线发展的观点。他指出文化形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态,而相似的生态环境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造成生产技术与工具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从而形成人类文化多种形态与多线进化的可能。他的这一理论通常被人称作“文化生态学”。此外,新派进化论者还提出了文化的“一般进化”与“特殊进化”的概念。所谓“一般进化”指的是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一般性发展;而“特殊进化”则指不同的文化形态的特殊性进化。换言之,人类文化在同一个进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发展演化,一方面文化从低级到高级按部就班地发展,而另一方面,为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文化则会产生多种形态的变异。前者即所谓的一般进化,而后者即特殊进化。
文化传播论学派不赞成古典进化论学派提出所谓人类文化独特发明、平行发展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同民族或社会的文化之所以有类似的发展并不是基于人类精神或心理的类同,而是由于文化的传播或借用。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格雷布纳(Fritz Graebner)、奥地利的施密特(Wilhelm Schimidt)和英国的里弗斯(William H. Rivers)等人。德奥学者提出了“文化圈”(Kulturkreis)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地理条件,地域分布,其基本内容是,人类文化史乃是由若干文化圈或其组合在世界范围内迁徙构成的,而英国学者则认为这种理论过分僵硬,提出民族迁徙是形成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博阿斯(Franz Boas)和他的学生们。这派吸收了文化进化论与传播学派的合理因素,提出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的主张,反对古典进化论试图寻求文化进化普遍规律的观念,他们认为,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也是传播论无法合理地加以解释的。他们认为要理解和解释特定的文化,就要重建该民族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因此,他们的历史观不是总体的文化史观,而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史观。博阿斯等强调不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反对种族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与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派学者还在“文化圈”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区”(cultural area)的概念。“文化区”与“文化圈”不同,它并不强调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类同,而是强调其文化发展演化与传播的轨迹,探索其共同的历史传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