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物保护陷两难 万寿寺们应该怎么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们分明看到了这样的困境:在公众意识中,保护文物应不计成本;可又实在掏不出那么多钱;往前走是公众指责,往后退则资金不够,只能铤而走险。
近日,文保单位万寿寺因出租殿堂敛财,被央视曝光,引发人们的担忧:为什么荒唐的事情,总出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上?
事件影响这么大,有客观原因:
一是在人们的意识中,觉得文物珍贵,必须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中,大家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任何纰漏。
二是像万寿寺这样在公众中享有很高信任度的单位,信息体系往往高度封闭,可万寿寺却不行,媒体可以暗访,可以曝光,当落后的管理水平与较高的公众信任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时,难免引起一片哗然。
其实,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世上只有相对安全,没有绝对安全,安全与投入息息相关,为了交通安全,我们可以把车造得像坦克那样结实,但谁来承担相应的成本呢?
文物保护也如此,这么多文物,不可能个个都有充足的投入,都置于保险箱中,可输血不足,又无认可的造血机制,万寿寺们怎么办?
从万寿寺事件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这样的困境:在公众意识中,保护文物应不计成本,100%安全,任何转圜余地都没有;可又实在掏不出那么多钱,以满足大家的理想;以至一些文保古迹,往前走是公众的指责,往后退则资金支持又不够,只能铤而走险。
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类似的“乌托邦”现象实在太多了,因为当资源高度垄断,利益各方尚未建立更合理的博弈机制时,只好围绕理想图景、宏大概念去治理,有时甚至不得不刻意回避经济理性,因为不论蛋糕怎么切,都会招来不满,当管理者只能靠美好的愿望,而不是通过理性反省,在制度设计上下工夫时,则事实上已经埋下了管理失败的种子。
万寿寺那么大,周围居民那么多,加上来来往往的游览者,可在央视曝光前,却为什么没有人能有效制止其私自敛财的行为呢?这说明,要么是大家并没将万寿寺当成是“我的”财产,要么是大家管了也没用。如果央视不暗访,不知万寿寺的发财梦还会做多久,可这么多公共事务,不可能只靠几家媒体来监督。如果被监督者的权力比媒体还大,该怎么办?
看来,与其有病再去看大夫,不如去锻炼身体,先在机制上减少患病的可能。(蔡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