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的智慧与现代生活(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观点二]均富:财富患不均

    《论语·季氏篇》记载季氏要去讨伐鲁国的附属国颛臾,它在今天的山东费县之西。辅助季孙氏的冉有、季路即是子路同去见孔子,告诉孔子这件事情。孔子听了以后,对冉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当作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当作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不赞同这次军事行动,反对两位学生辅助季氏讨伐颛臾,强调要用仁政去安定,否则就会祸起萧墙。除了讲政治理念外,这里孔子还讲了一个重要的财富理念。孔子说自己听到过这样的道理:无论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的缺少,而要担心财富的分配不均衡;不必担心人民缺少,而要担心的是不安定因素。分配均衡了,就不觉得贫困;彼此和睦了,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就不会有危险。这就是孔子关注财富的均衡问题,社会各个阶层当然会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调控在一定的度中,从而达到一定度的均衡,否则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有人认为,孔子是提倡要贫困、贫困式的安定,那就误解了孔子的财富理念。不要忘了,我们讲过的孔子是首先主张要“庶富”的,让人人富裕起来;但是他又指出,人与人之间要“均富”,这样就会消除社会的许多不安定因素。孔子很赞同的“均富”的理念,对于今人来说还是一种没有过时的理念和智慧。

    [观点三]“贫而乐”与“富而好礼”

    《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虽然人人都想富贵,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它就不接受。人人都讨厌贫贱,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掉它,就不去摆脱。所以后来有个理念叫“君子取之有道”。又有个说法就是“安贫乐道”。

    《论语·学而篇》记载: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说,一个人能够贫困但不谄媚巴结别人,有财富而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能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贫困却能快乐,有财富却能好礼。我读到这里,觉得孔子的思想水平确实是不简单,显然是达到一种很高境界后的智者之言。

    确实我们常看到一个人贫困了后,也许就会奉承别人、谄媚别人、巴结别人,这就合了俗话说的“人穷志短”了。所以能做到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孔子说的更高层次的是“贫而乐”,贫困但快乐地活着,这就是“安贫乐道”的境界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