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湖北何必纠结于简称 朝鄂暮楚还是杜绝微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湖北人可能觉得这个“鄂”字不太好听,10月9日的湖北日报率先称“鄂商”将改名为“楚商”。而同日长江日报有报道称,“湖北简称鄂,还是楚?”省委省政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透露,将组织对上述课题的研究。
依照这一态势,城头变换大王旗似乎箭在弦上。“楚”即将卷土重来,“鄂”字面临城门失火。楚国中兴,最高兴的当是屈原莫属。只可惜,大梦醒来,楚天犹在,端午节已被韩国人成功申遗,屈夫子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当然湖北方面对于历史遗产和地名保护的猛然觉醒也值得肯定。也许是端午节旁落邻邦刺痛了楚国后裔,湖北力图通过改名进而为自己正名。据我所知,韩国多个地名,如汉江、襄阳,汉阳、丹阳、江陵等,都与中国湖北楚地名同名。六百多年来的坚守,很多国际人士把这些地名都当成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早先湖北力排众议把襄樊改回襄阳属于尊重历史的举动。
但是,如今把鄂一定要改为楚则有些牵强。历史上,楚地千里,地理版图变迁多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如今,湖北将“楚国”完全纳入自己的版图,有“抢注”的嫌疑,也很难博得湖南重庆等地的认同。可谓名不同,实也不符。相较而言,“鄂”字更加准确。宋代以后即有湖北路湖北道,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如果一定要脱下“鄂”——这身历史赋予湖北的戎装,一定要套上“楚”这件大褂,恐怕不太合身,也戏谑了历史事实。
鄂与楚之争,体现了很多地方史地观的混乱,这也是当下各地改名冲动越演越烈的根本原因所在。如石家庄力争改成正定,新郑改轩辕,仁怀改茅台,新晃和水城争夜郎,河南某地要改“老子县”。复古和创新异彩纷呈,这里面的混乱和不知所措让人不知故乡在何方。史地学家陈训慈早就告诫,无历史则失源流,无地理则亡背景,而人生并将失去意义。
对于地名科学的研究,我们走过不少弯路。面对当下功利主义盛行的改地名风潮更需谨言慎行。当改须改,不当改不能瞎折腾。各地必须沿着人文历史和地理科学这两条脉络仔细思量。“朝鄂暮楚”式的活塞运动还是杜绝为妙。如果真有心重新扛起“楚国梦”的大旗,何不多练内功,在发扬壮大楚文化上担当旗手?否则即使被封了楚霸王的名头,又能如何?(付瑞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