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与我国当代外交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工作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外高层领导人都时常善于将国学知识大量运用到外交实践之中。 


    所谓“国学”的范围,历来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界定,广义的国学可包括中医、古代建筑以及琴棋书画等等。如胡适即认为“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简称,包括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籍、制度、语言、风物和民俗。因其外延太泛化,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狭义的概念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就是“六艺”之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将国学解读为五方面:一小学,二经学,三史学,四诸子,五文学。笔者认为最有道理。按太炎先生的分类,略述当代中外国家元首在外交事务中运用国学经典知识的情况,以见国学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小学”是国学的基础内容,小学“三门”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训诂学相当于当今的语义学或词汇学。清儒曾提出“读书必先识字”的观点。在当代繁忙的外交工作中,外交官员当然不会进行文字音韵领域的学术考据工作,但在语义学的层面上,对在外交事务中所运用的国学典籍辞句的准确理解极其重要,尤其对于外交翻译工作。 


    美国前总统卡特卸任后,于1981年8月到北京访问。当时北京正值盛夏,卡特刚下飞机,便在旁边美国“中国通”的指导下念了两句中国古诗:“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我们的外交翻译人员一时为难,不知诗句何意。当时互联网搜索引擎尚不完善,就只能打电话给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询问诗句的出处和含义,最后,是文学所主办的《文学遗产》编辑部的学者回答说此诗是魏晋人程晓所作《嘲热客》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出处揭晓,我们的翻译人员才会心领悟。“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这两句,很符合卡特的身份,意谓自己已经不是总统了,还来麻烦主人,很不好意思啊。在这里关键要理解“褦襶子”的语义。褦襶,即避暑笠,指暑日谒客,又引申为不晓事。《古诗苑》卷八程晓《嘲热客》诗宋代章樵注:“褦襶,不晓事之名。”可见,搞懂此诗的文辞对我们了解卡特此行的心理和意图是多么重要,外交官员的国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二、“经学”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清代学人有“读书三味”的说法:“读经味如稻粱;读书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读经味如稻粱”,即谓经书是统筹国学的经纲。“经”本指织物的纵线,引申为作为典范的书籍经典。汉武帝时曾置五经博士,教授子弟,发挥经典之义理。传统的“六经”有《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早在《隋书·经籍志》中就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类,经书成为群书之首。后来也有“四书、五经”以及“十三经”之说,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即使在当代外交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8年6月25日美国克林顿总统访问西安,在为他举行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上的讲话当然也要“秀”一把中国经典:“Let us give new meaning to the words written in the ancient Book of Rites, what you call the Li Ji: When the great way is followed, all under heaven will be equal”(让我们给《礼记》这本历史古书的文字赋予新的意义:当大家走伟大的道路时,世界所有的人都将是平等的)。这正是国学经典《礼记·礼运》的第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文采不高,但是也咬文嚼字地引用过中国典籍。2005年11月在访问中国之前,他在日本京都演讲时说道:“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Thomas Jefferson or Abraham Lincoln, a Chinese poet wrote that, ‘the people should be cherished, the people are the root of a country;the root firm, the country is tranquil’”(在托马斯·杰斐逊或亚伯拉罕·林肯诞生的几千年前,就有一位中国诗人写道:“人民应该被珍视,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就安宁”)。这句话出自《书经·夏书》中的“五子之歌”的,原文是:“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对于《诗经》的研习,我们往往存在误区,只是当成诗歌作品,其实它是作为“六经”中的首要“经”书。正如人大校长纪宝成说:“有些经典的归属,则呈示出削足适履、方枘圆凿的尴尬处境,如《诗经》归入文学,并不能真正揭示其哲学理念和史学价值。”外交工作人员更要熟悉这第一“经”书。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谈到有关思想解放、解放思想以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引用了《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表明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永不停息的决心。 


    三、“史学”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古人云“读史味同肴馔”,可知史学知识是国学“盛餐”里的佳肴,历史学问在外交工作当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面对纷繁芜杂的国际事务、国际关系,温总理总能即时展现出厚实的国学功底,恰如其分地引用史学知识予以阐释,给世界读者以无穷的思考和启迪。历届“两会”期间的中国总理答中外记者招待会,是我国外交事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温总理经常引用史籍典故。2005年温总理对中外记者讲到,当前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皆出自历籍《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是晋国大臣魏绛引用当时《周书》的话,说服晋悼公居安思危,就可避免祸患。次年,温总理又对中外记者讲,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我们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皆出自《旧唐书·魏征传》中《谏太宗疏》:“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四、“诸子”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前贤云“诸子味如醯醢”,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著作中丰赡的智慧,也为当今的外交辞令提供丰富的“佐料”或“调味品”。 


    2010年6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在总督府举行欢迎仪式上的致辞引用中国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两国关系当时所处的“冰点”回暖,表达了加拿大政府的外交愿望。出处为《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6月25日访问北京,在江泽民主席举行的晚宴上,克林顿致祝酒辞,宣称“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坚决维护着孟子的思想”,接着引述孟子的话语:“A good citizen in one community will befriend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community; good citizens of the world will befriend of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world”(“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孟子这段话出自《孟子·万章下》,大意是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应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应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克林顿是说,伟大的美国人民和美国领导人很愿意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交朋友。这样的话从美国总统口中说出,当然让中国人十分受用。 


    美国历届总统在访华期间引用中国古诗文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惯例。在先前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奥巴马表示中美两国做朋友的时间比做敌人的时间长,强调通过持之以恒的对话来解决分歧,并期待两国在经济、环境气候、朝核等问题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在致辞中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话说:“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 great philosopher Mencius said:‘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 if used,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 but, if unused, becomes 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这好比人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走路,多走,路就走出来了;不走,杂草就会重生,就不成路了。)原文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五、“文学”知识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我国是诗的国度,以表达邦交情谊和描述往来情景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诗歌,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作为特殊的外交语言,在外交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仅在唐代,现存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唐诗有三百首之多,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乃至于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都有外交诗作留世,以融洽性和亲和性的方式,达到一般外交文书(国书、信函、敕令)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唐宋诗词在我国当代外交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新中国外交战线的领导人陈毅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近百首诗作,其中与外交事务有关的诗作占一半。1957年12月访问缅甸时写下《赠缅甸友人》一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诗意源自北宋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收,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用诗句进一步促进了中缅友谊。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也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中勤于诗歌创作,有《肇星的诗》一书出版发行,一度被誉为“诗人外长”。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许多外事外交场合,温家宝总理都喜爱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来回答相关采访,可谓言简意赅,信手拈来。温总理在2006年11月曾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采访,引用了数段古代著名辞句。如引用清朝收复新疆的功臣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又引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引用清朝清官郑板桥的《咏竹》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伦敦《泰晤士报》在刊登这篇报道的同时,特意将这数段辞句全部用中文印刷,还用半块版面刊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画像。并强调说,温总理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公开场合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精深造诣的中国领导人。 


    2010年3月2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在习近平副主席面前大谈比较文学:“虽然汉语和俄语各有特色,但在文学传统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引人注目的是,中俄这种文学—语言上的类似现象在各种文学体裁中都可以找到。”又认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古典文学在巩固社会道德基础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阅读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我们从中学习热爱国家,爱护先古历史;中国人民也从自己的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同样汲取精神力量。”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果戈理的小说,普宁和苏轼的诗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俄国中国通们大打文学牌,可见用意是要在深层次稳固中俄两国的关系。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在当今国际外交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纪念中朝建交60周年,两国在2009年定为友好年,不料朝鲜却在当年实施第二次核试验,致使中朝关系遭遇尴尬。而后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歌舞剧《红楼梦》赴华演出,为两国关系回暖起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富于我国特色的当代外交工作,离不开历史悠久的国学。对当前高校里国际关系、外交以及翻译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应加强国学教育,健全其国学素质,以利于将来外交事务的实践以及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利于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复兴。近期有《温文尔雅——温总理引用诗文赏析》一书出版,以“读古典诗文,悟政治智慧”为副题对温总理历年谈及的古典诗文进行了全面解读,很值得高校学生、翻译人士以及外交官员们一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