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应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2日在香港表示,注重公众参与性是当前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特点之一,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而不是作为一项专业的、行业的、技术的、部门的工作。


    以“保育与发展:是伙伴还是对手”为主题的国际文物保育研讨会当日在香港举行。单霁翔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只有当地民众倾心地、自觉地守护文化遗产,才能实现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而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有强盛的生命力。”


    单霁翔说,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概念逐步替代之前“文物保护”的概念。相比较而言,文化遗产保护更注重“公众参与性”和“世代传承性”这两个理念。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也不是文物行政部门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监督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权利。”他说。单霁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两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向数百位来自香港、美国、欧洲等地区的文物界人士,讲述公众参与对于中国内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3年1月19日,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王宁贤等五位农民在劳动时发现27件青铜器,件件都是距今2900多年西周时期的“国宝级”文物,且件件都有铭文,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很大帮助。当年3月,为表彰他们的贡献,政府把他们请到北京,并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剪彩。几位农民还去了巴黎和罗马,受到热烈欢迎。


    单霁翔说,在这之后奇迹就发生了,就在这个地区,连续四年先后有11批农民在生产劳动中发现青铜器,并上交给国家,保护了将近500件青铜器。后来,首都博物馆召开了一个更大型的农民保护文物成果展。而且这个事件一直还在发酵,这个地区的农民发现文物还会上交给国家。农民保护了青铜器,他们感到非常高兴自豪。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2004年7月20日,贵州黎平县地坪乡,罕见暴雨山洪最终把那座非常漂亮、非常值得骄傲的侗族花桥(又叫“风雨桥”)冲垮。而在桥倒塌之时,124名侗族小伙子跃入了洪水拼死打捞桥的构件。最终,村民们用了10多天时间把构件运回了地坪乡,28根大木一根不少,桥的构件73%找回,使这座桥得以重建。


    单霁翔说,侗族小伙子从小就在桥上长大,听大人讲故事,唱歌作乐,侗族歌曲里就有一句叫“花桥 传万代”。因此,花桥是他们的生命,当花桥遇上任何危险,他们都会挺身而出。


    “只有当我们的文化遗产跟我们市民生活产生这样的情感联系,它们才会是最安全的。”他说。
关于世代传承性,单霁翔说,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我们今天不能随意处置文化遗产,应该为后代多保留文化遗产的真实信息,因为他们同样有权利享受到文化遗产带来的利益。
单霁翔还表示,希望可以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融入今天的生活,让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他们多接触国内外的先进理念,确保他们在生活工作中以正确态度对待文化遗产,让他们为未来的时代继续负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