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金瓶梅》与《红楼梦》 性情人生的上下卷(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意淫”的提出和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古代性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贾宝玉形象所体现的意淫有多层的含义(也就是说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有什么特点)。

第一、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女性,反对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儿两字极尊贵,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尊荣”(第二回)。尊重女性,超越佛道二教的教主之上。女性是美的象征,是情爱的天使。现代作家冰心说,女性有人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八十的美。曹雪芹发现并赞扬青春女性的美。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觉清爽,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种意识是纯洁的,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贾府中的男人贾赦、贾琏、贾珍都是皮肤滥淫之辈,他们身上充满了腐败的思想行为。

第二、意淫带有浪漫理想色彩。大观园是人世间的桃花源,是情爱的世界。贾宝玉是在逍遥之境,生发情爱,展示情爱。在实际生活中,在成年人那里,应该说,性力大于爱,性大于情。《红楼梦》的以情为核心,写青少年男女的恋情,是浪漫的、理想的。

第三、以现代思想观念审视意淫是一种超前意识,具有划时代性质,贾宝玉、林黛玉之间之所以执著相爱,是有共同的思想,反对走仕途之路,反对封建伦理,有民主意识,是叛逆者。宝钗也有形体美,宝玉欣赏宝钗的臂膀,心想:这膀子为什么不长在林妹妹身上。但宝玉终不愿与宝钗结合,宝玉不爱宝钗的心灵。因宝钗劝他按传统要求做人。贾、林爱情有共同一致的思想基础,这是《红楼梦》深刻伟大之处。过去的《西厢记》、《牡丹亭》都没有这种思想,都写一见倾心,简单、平面,没有更深厚的内容。青年男女相爱,除了思想一致,感情投合之外,不附加金钱、权力等条件,这是现代爱情原则。《红楼梦》写贾、林之间具有现代爱情的特色,《红楼梦》写情爱展开了一个新的境界,写出了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爱情。

第四、《红楼梦》把美好的同性恋,与异性恋同样放在意淫范畴内,放在情的高度上,加以含蓄描写,持同情、宽容态度。宝玉与秦钟,宝玉与蒋玉函都有同性恋倾向。在中国古代性文化史上,称同性恋为“断袖”、“分桃”、“龙阳”,有一些古代小说写了古代同性恋题材。

第五、“宝玉情不清,黛玉情情”(己卯本夹批引书末情榜评),宝玉是大爱,对无情之人他也爱,主动爱而不是被动接受爱。

全面分析意淫,从意淫在贾宝玉形象中的体现看,意淫不是脱离肉欲的精神恋爱,宝玉除了情,也有欲的方面,如:宝玉游太虚幻境,受到性启蒙,在秦可卿卧室梦中遗精。《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写宝玉闻黛玉的体香,从袖中发出,闻之醉魂酥骨。袭人是宝玉的丫鬟,等同于侍妾,《红楼梦》写了宝玉与袭人同领警幻仙子所训云雨之事。不能说宝玉爱情完全脱离肉欲,《红楼梦》在情爱描写上,更重视情的升华,注意把情与性统一起来。这种艺术成就,今天仍可作为当代文学创作的借鉴。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增长凌驾于情感满足之上的社会。物质欲望膨胀,精神需求萎缩。更需要加强精神生活建设,幸福美满的爱情,要靠新一代青年创造。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真正的爱情时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贾宝玉的意淫,林黛玉的情痴,属于真正的爱情,把金钱、权力和情感二者颠倒了过来,贾、林爱情对传统社会具有颠覆性作用,是通向未来的。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与妻妾之间,金钱、权力凌驾于情感满足之上,男女在性与情感上是不平等的,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的生理需求更突出,物欲性欲横流,在欲望的泥潭中挣扎、沉沦、毁灭。贾、林是重情的代表,表现对自然本性的超越,他们在大观园中提升。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反省自身,更像贾宝玉、林黛玉呢?还是更像西门庆、潘金莲?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认为我们大多数人更接近西门庆、潘金莲。对这种观点应加以修正。少年男女更接近贾宝玉、林黛玉,人类形而上的本性,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向更接近贾宝玉、林黛玉。素质低,放任自然本性,就更接近西门庆、潘金莲。

《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既了解成年人的性爱,也了解少年人的情感至上,启示我们深入了解人性,远离对人性的盲目,懂得人性,修炼人性,超越自然本性,回归宇宙大爱,走向人生的天地境界(人生可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以天地境界为最高)。
演讲者小传:
王汝梅,1935年6月生,山东省兖州市人。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明清小说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瓶梅探索》、《中国小说理论史》、《解读金瓶梅》、《臬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袩烘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