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还原秦史 里耶秦简发掘整理背后故事大解密(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时现场的发掘远没有事后叙述起来这么轻松。柴焕波面临的是整个库区70多处遗址,其中十几处位于古城范围之内。没有发现秦简之前,考古工作是辅助水库建设。

    在城墙和壕沟发掘完毕之后,柴焕波向施工方要了20天的时间:“20天!我挖完,拍了照,记录之后,全部交给你们(施工方)。”柴焕波心里清楚,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的在一个地方一点点清理发掘,别说20天,几个月都挖不完,那么古城的很大一部分都将无法看到。

    作为发掘领队的柴焕波,向队员下达了指示:“粗放一点没有关系,尽可能的顾及到整个即将被毁的古城遗址。大胆一点,不要按常规,否则我们什么都挖不到。”按照他当时的想法,要在整个即将施工的古城范围内进行拉网式的排查,争取能找到几个大的(有青铜器,生活遗迹的)“坑”。

    惊人的发现

    战国古井中惊现带文字的竹简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不到20天,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被聚集到里耶。我们姑且也暂时先不兴奋。那个时候业界关于考古的关注热点还在窑头古城,2002年6月4日在沅陵要召开一个关于窑头古城的研讨会,需要柴焕波介绍里耶的情况做类比。开会的前几天,柴焕波赶回长沙,和同样准备去开会的张春龙碰面,两人准备一同赶往沅陵。

    先让柴焕波和张春龙两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叙叙旧,我们来看看在这段时间,里耶的考古工地发生了什么事情:

    龙京沙带领着考古队员在探方中向下清理地层,发现土的颜色起了变化,在原来厚厚的黄土之下,出现了深色的青膏泥,且范围越来越大,渐渐呈现出一个深色的圆弧形,向下依旧是很深的淤泥。随后大量的古代垃圾从厚厚的淤泥之下被清理出来,大都是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瓦片。当人们将厚厚的青膏泥清理出去时,坑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正方形木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被裹在木框之中向地下延伸。而这个奇怪的木框四周竟然是以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地对接在一起。龙京沙感到这个木框的结构与战国时期的水井十分相似。

    清理这口大井对于解开整座古城的身世之谜至关重要,考古队的发掘重点随即转入井下。很快,大量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东西被运上了地面。

    随着井下的堆积物被不断清空,井的深度也在逐步增加。原井壁上层木质的井框在发现时就有下塌。龙京沙判断,井壁下塌的地方,并不是井的最底部,继续向下清理,堆积物会更加丰富。这口井显然并没有被后代沿用下去,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极短时间内被人为废弃。

    这样一口大井在当时绝非一般百姓所能建造,而且,在距离河岸很近的城内建造如此巨大的水井,足见当时的决策者对城内的水源格外重视,而张春龙的解释是,这口井的存在就是为了战备。既然这样,这口水井为什么会突然在短时间内被人填入大量的垃圾而遭到废弃呢?此时,大井距最上层地表已接近9米,出土物依旧是大量裹在淤泥中的垃圾,且依然没有见底的意思……

    张春龙清楚地记得,那个时间是2002年6月3日,当时他和柴焕波正在去沅陵开会的路上,途经桃源县的时候,里耶工地传回消息:“井内发现一枚带有文字的竹简!”他们十分清楚,在这么一口古井中发现文字意味着什么。当时的省考古所所长袁家荣当即决定,让处理简牍较有经验的张春龙陪同柴焕波迅速返回里耶工地。

    神秘的古井

    包含了秦帝国多少秘密?

    当柴焕波和张春龙赶到工地时,龙京沙已经命人在井上搭起了工棚。因为当时适逢雨季,里耶降雨连绵不绝,对考古人而言这是最大的敌人。雨水迅速向地下渗透,古老的井壁如果受到长时间浸泡,后果将不堪设想。时间!最关键的是时间。

    柴、张、龙三人根据多年的考古经验,迅速制定抢救发掘方案。柴焕波统筹指挥全局;张春龙整理、甄别简牍;龙京沙下井挖掘。

    经过排水之后,龙京沙下井了。脆弱的竹简经不起任何发掘工具,考古工作者只能凭借双手。要知道井内的淤泥中并不是只有竹简,还有铁钩、铜矛、箭镞等古代废弃物,一次挖下来,双手便伤痕累累。

    大量散乱的简牍开始露出淤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天之内,就有380多枚简牍被运上地面。更重要的是,它们透露出惊人的信息。根据张春龙初步的解读,简上明确地写着秦代的日期,迁陵这个地名在简牍上的频繁出现,似乎在向人们证明,酉水河畔的这座神秘城池,正是秦代的迁陵县城。一时间,考古队被这一突然到来的巨大发现深深震撼……(未完待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