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产业要有长远规划 别让猫腻消磨文化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炮轰”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事件。8月6日,长影在海口召开了“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的设计汇报会:一个占地7000亩、总投资高达436亿元、被誉为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的庞大项目就此浮出水面。长影回应:这个项目是通过国家批准的。(8月15日《钱江晚报》)
小崔,一个喜欢“说事”的媒体人,这一次是铁了心要“揭开长影黑幕”。其勇气与魄力令人敬佩。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很多人是看着长影的影片长大,对长影自然情有独钟,甚至是刮目相看。平心而论,长影发展“多种经营”本身并没有错,甚至是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属于文化范畴的长影走文化产业之路,兴文化产业之业,不仅不是“不务正业”,而且是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给力文化产业。然而,长影,不能留下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阴影”,更不能在发展路径上“跑偏”。
文化产业里藏着猫腻,消耗掉“文化力”。郑东新区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原是一个公益项目。活动中心占地22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由河南宋基会承办。在“宋庆龄”雕像背后,有一块已经停工的大面积建筑,是报批土地的另外4/5部分。这些建筑将会是15幢楼房,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雕像的背后,不仅仅是商品房建设的问题,也暴露出文化产业“发育不良”的诟病,甚至,有时文化产业沦为“框”。
有时,经济“骨感”一点,文化会更“丰满”。龙年春晚中,最让观众感觉到被尊重的一点就是剔除了所有形式的广告,也被称为最干净的一届春晚。经济是基础,可是一味地看重春晚的经济价值,就会冲淡文化味,染上铜臭,就会招来观念的反感,甚至是厌恶。受众的好恶,最终决定春晚的“价值”。往年的春晚,单纯从经济学价值看,可谓“很丰满”;但从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看,变得越来越“骨感”。研究春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示范意义。
小崔说事,“影”射文化产业是走“长”远之路,还是急功近利的短视。文化产业迎来巨大的政策机遇期,各地兴起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的热潮。如何让经济给力文化,让文化回报经济,是门大学问,需要大智慧。如果简单地把文化“嫁接”于房地产之上,或许可以获得“最快、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极有可能也把文化的根刨出来,让文化的绿茵萎缩,让文化的润湿干枯。此谓“短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有长远规划,需要站大文化的高地上审视。
(王旭东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