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圣故里烂尾六千万打水漂 决策者难辞其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0年,山西省娄烦县提出打造“孙大圣故里风景区”。两年过去,除了绿化的5000多亩荒山以及四层楼高的接待中心外,其他规划都未实施,但已投入6000多万元。(《新京报》8月23日)
据称,对于“孙大圣故里”风景区的建设,当地政府并没有予以资金支持。不过,“政府没出钱”,并不意味着当地政府可从这个“烂尾工程”中全身而退。一方面,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要想“落地生根”,必然要经过职能部门的规划和审批,当其走向荒废时,职能部门势必得为当初的规划、审批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该风景区属于公共资源范畴,事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地方政府因“没有出钱”而甩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同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孙大圣故里”的荒废,与其说是建设过程中的虎头蛇尾,不如说是决策层面上的“始乱终弃”。事实上,在每一栋烂尾楼、每一堆“半拉子”工程、每一座“空城”背后,都或清晰或模糊地存在着一个盲目规划的故事,以及一种缺少有效约束的决策机制。只有如此,开发商脱离实际的满腔热情,才可能迎合“政绩的需要”,进而变成挟持“名人故里”乃至“霸王硬上弓”的尚方宝剑。至于项目建设是否可行和必要,是否符合城市长远规划,是否能增加民众福祉,则是可以暂时搁置、以后“再议”的。
建设资金可以是开发商的,但公共资源却是大家的。不论是依附在“名人故里”上的浩大工程半途而废,还是城市规划的盲目短视,最终都必然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损害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这一切显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不是一个“钱”字能解决的。
温家宝总理曾明确要求: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绝不能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对层出不穷的“孙大圣故里”之类的烂尾工程,当务之急是抡起“金箍棒”,毫不留情地把那些急功近利的规划者、审批者尤其是“长官意志”打回原形。(陈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