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张颐武:弘扬传统,避免厚古薄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这些年来,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在不断升温。从青年热衷“汉服”,到“讲古”成为电视时尚;从通过“晋商”发掘中国商业精神的探讨,到文化“走出去”的全方位行动。从地方政府、学界到普通民众,这股热潮渗透到了社会的诸多方面。
我以为,这种“传统文化热”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获得的新的“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告别近现代中国历史深重的“民族悲情”的体现。
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我们“挨打”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则在相当程度上让我们告别了“落后”,特别是逐步告别了文化心理上的自卑与压抑。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我们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民族屈辱和失败的痛苦记忆。那时许多人对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更多的是在民族危机深重面前的一种文化焦虑。
而如今,我们又重拾传统,寻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许多人开始试图将传统的仪式、服饰乃至教育方式等历史具体形态加以复活。这些行为是否得体和合适可以讨论,但毕竟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一种渴望与寻找。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寻找有其深刻的历史合理性。但细细考察当前这股热潮,其中一些盲目、简单“复古”之处也需要警惕。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切:
首先,要将“传统”视为一个发展和流动的概念,这就要避免贵远贱近和厚古薄今。我们不仅仅需要晚清以前的“传统文化”,也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新传统,更需要近30年来中国参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宝贵文化资源。其次,弘扬传统更需要开放。对传统的寻找,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对抗,也不是简单地变成自大和自负。自信是好事,但自大和自负就会成为前进的障碍。第三,要避免一哄而起,一拥而上。民间弘扬传统的活动可以有多样的发展空间,但由政府主导的活动,却应该经过认真论证和反复讨论。
作者: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nName w:st="on" ProductID="文系">文系教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