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年轻人感叹过年是负担 受访者呼吁过年别走过场(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非常怀念20年前的春节
谈到过年,家住江北区的赵先生显得有些失落。年近70岁的赵先生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安家工作,每年只有春节回家。平日里,他们会打电话问候老两口,寒暄说“盼着过年好好聚聚”。
但令两位老人失望的是,每年团年饭,老两口总有被“应酬”的感觉。赵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年的春节,他没和儿子们说上几句话,“吃饭的时候,老大总是时不时地埋头看手机、发短信;老二和媳妇不停地聊自己的事儿———房子、车子、票子,我们完全插不上嘴。”
赵先生说,过年就那么几天,但孩子们总是“不甘心”好好陪他们。每次放下碗筷就急着往外冲,要么同学聚会,要么拜访老朋友。有一次,二儿子才在家呆一天,就和媳妇跑成都玩去了,把他们晾在一边。
有评论说,有的人不重视“过年”这一文化仪式的价值内核,有点走过场。调查中,45.8%的人感觉这样的人不少,也有39.5%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不多,仅1.7%的人明确表示“没有这样的人”。
“对年轻人来说,‘过年’就是吃个饭。”家住沙坪坝的退休教师孙女士,非常怀念20年前的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孩子们会围着爷爷奶奶,挨个下跪磕头领压岁钱,“现在放鞭炮成了踩气球,春联不贴了,也不祭祖,小孩儿拿压岁钱就只说声‘谢谢’,还去比谁给的多。年夜饭也成了走过场,年轻人只顾闷头吃、玩手机,吃完就不见了。”
本次民调显示,35.3%的受访者承认,如今很多人和家人坐在一起团年,却很少交流沟通;14.2%的人感觉,“不甘心”多陪父母亲人而热衷于其他应酬的情况普遍。
“在竞争压力下,很多年轻人没有心情向往传统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赵士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年回家成走过场”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心理变迁。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任何传统文化的底蕴,包括民俗的文化情味,都受到扭曲、阉割、大打折扣乃至形存实亡。
调查中,83.5%的受访者呼吁大家,特别是年轻人重视“过年”的重要性和价值内核,尽量回家,避免走过场式过年。(重庆晨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