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面对港台作家要有平常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羊城晚报》先后推出《董桥掉书袋如高级“知音体”》、《木心,被高估的文学大师?》等专访文章,对董桥、木心等港台“文学大师”的创作提出批评,引发网友热议。
港台作家被高估的情况,由来已久,有的人连起码的文从字顺尚且做不到,却被冠以高帽;有的古文基础较差,常常错得离奇,却成了“国学大师”;有的人尚不能超越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完全无视人类过去百余年理性僭妄所带来的苦难,却被当成思想巨匠……
不否认,港台文学确有一些好的营养,改革开放初期,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继承传统和学习世界方面,港台作家们有更多的积累和心得。
然而,在市场化的冲击下,港台文学并没有拿出好的应对之策,导致严肃文学创作日渐凋零,虽然与外部更早接轨,但始终是边缘市场,为了生存,作家们很难站到更高的角度,以更宏阔的胸怀去创作,他们要么放弃坚持,向地域特色献媚,要么选择留守,最终被外部的喧嚣所淹没。
应正视这样的事实:许多成功的港台作家只是市场成功,而非作品成功,他们并没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远不够大师的资格。
奉上大师名头,一方面是出于礼貌,另一方面是市场炒作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随着“大师”们的作品越来越多引入,成熟读者、研究人员们有一种受骗感,终于有学者肯站出来,揭下这层虚伪的面纱了。
但,捧和批都未必是平常心,而失去平常心,就无法重建自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应尊重文学的多元发展,但应保持足够的醒觉,要看到泛市场化对艺术创作的巨大伤害。过去的20年中,大陆的严肃文学也渐受冷遇,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不会陷入港台作家们同样尴尬的境地呢?
与其“踢爆”同行,不如坐下来想想自己的问题,真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木心、董桥那种水准的创作,就算加上“超级大师”的名头,也不会被认可。好作品才是硬道理,努力握住好这一点,才是有出息的想法。(蔡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