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为什么书就和“3·15”没关系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每年临近“3·15”,总会有不少商家和企业分外紧张,在这个为消费者维权并为此大造舆论的节日,谁不担心被投诉或干脆成为坏典型被媒体曝光臭遍全国呢? 
  有一个行业比较例外。这个日子从不会令他们紧张、头疼,尽管他们卖的也是商品,但从来不会有人称他们的客户为消费者,也没有人会说维权——你听说哪个读者会因为买了一本书而宣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呢?虽然读者们关于图书质量的各种吐槽遍地都是,但似乎将之与“3·15”挂钩,仿佛是件夸张的事。
  这事其实让我们很疑惑,为什么书就和“3·15”没关系呢?
  或许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图书显得特殊:因为它轻微、价格便宜,有点错儿就去找商家会不会不值得?可是生活中大家买个几十块钱东西因为质量问题投诉退货的情况难道不普遍吗?因为书不是消耗品,有点错儿不影响阅读保存也就不在乎了?那有人嗑包瓜子里面有几个坏的也不会把坏瓜子挑出去就了结了。或者说书是精神产品,索赔啊投诉啊这种事未免显得庸俗,吐吐槽批评一下也就完了,这也是舆论压力,不必非和“3·15”搅在一起。可是精神产品的质量问题往严重里说关乎民族素质精神健康,一点不比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问题更让人放松啊。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维权呢?
  质量糙的电器不能忍,毒瓜子不能忍,山寨产品不能忍,假药不能忍,地沟油不能忍,那我们为什么要容忍装订错误、错字连篇、常识性硬伤、抄袭、注水等等质量低劣的糟糕书籍存在呢?
  或许我们真的没必要非把图书和“3·15”绑在一起,只要时时记得,我们有要求买到有品质保证的健康书籍的正当权利,我们有义务监督所有的作者、出版机构、相关服务平台等等行业系统更严谨、更负责、更认真地制造合格的精神产品——这其实不是过分的要求。
  那样的话,即便没有“3·15”,也可以天天都是“3·15”。文/记者 刘净植 插图/路虓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