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当代儿童文学:应摆脱过度商业化的侵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文学之约”活动迎来了中国和德国的文坛名家。在接受采访时莫言称,自己最近翻出了上世纪60年代的小人书,一本《岳飞枪挑小梁王》看得热泪盈眶,并说现在孩子条件好了,也没有这么好的书了。(9月3日《北京日报》)  
  莫言的感慨动情,不仅折射小人书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而且反映出当今整个儿童文学创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物以稀为贵。不只是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物质生活都极度贫困匮乏,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自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当时,一个村子一个月左右会有一场免费露天电影放映,每到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像过节般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小学操场,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鲜有人提前“溜号”。后来,农村生产小队有条件稍好的人家率先买了14英寸黑白电视,这家门前的稻场就成为众多乡邻晚饭后睡觉前的乐园。小人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稀罕的宝贝,在我小时候,哪家孩子手中有几本小人书,那他一定会成为许多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大家都要围着他打转,极尽殷勤讨好(比如替他背书包或做作业,也可能是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烧红薯玉米之类美食送给他“老人家”品尝),只为可以借来小人书大饱眼福。当年我母亲靠卖柴禾给我买了《沸腾的群山》、《飞将军李广》(前者是小人书,后者是一本小册子),我至今都不能忘记,当时是如获至宝般如饥似渴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让别人任意抽出书中某一句话我都能说出它所在页码。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当年连环画制作精良,作品质量不一般。勿庸讳言,相比当下商业气息浓郁、功利浮躁之风极盛的时代,当时各行各业的人们内心都保持着难得的单纯与清澈,无论是连环画创作者与编辑人员都非常投入敬业,那时连环画从装帧印刷到内涵气质几乎都无可挑剔,即便今天再出连环画,不但无法超越过去,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环画风光不再,越来越走向“文物”或“古董”,目前仅存的连环画画刊《连环画报》,销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28万份降到近年来的1万份左右。从创作者层面看,如今还在连环画领域坚持的艺术家与三四十年前连环画鼎盛时期相比,比例为1比100。连环画或小人书不可抑制的退步,既是新时代多元文化合力冲刷的结果,更有其自身故步自封的致命原因。进入新时期以后,连环画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不免落入窠臼,选题依然沿袭数十年前视野,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而严重缺乏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小人书的尴尬今生,在相当程度上是整个儿童文学发展现状的影射。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确有繁荣之势,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出若干优秀的儿童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等作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世界》等儿童文学期刊发行量也很大,但儿童文学创作热闹背后存在审美先天不足(从鲁迅、叶圣陶等儿童文学开拓者到今天儿童文学作家,都过分强调寓教于乐而丧失儿童文学本该有的缤纷烂漫特质)、视野狭窄、过分商业化等深刻隐忧。
  尽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小人书发展的黄金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但改变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仍然值得期许。因为即使小人书完全沦为“文物”,儿童文学却应该有着广阔的未来。借鉴吸收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经典的思想与艺术特色,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创作,摆脱过度商业化的侵袭,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光明路径。(涂启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