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神秘"摇钱树":为何短短200多年后猝然消失?(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树上挂钱是因为

    古人认为神仙也会花钱

    在摇钱树上,还存在不少世俗题材,比如车马出行、人物等。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枝叶间大量的钱币装饰物,甚至与西王母、力士等神仙“和平共处”。寄寓了人们升天愿望的神树上,为何会有世俗的钱币?

    原来,追求财富是汉代的社会风气。在当时,财富甚至与政治地位已密不可分。在西南地区,早在西汉时,成都附近就出现了因铸铁而成为巨富的有名人物卓王孙和程郑。史书记载,卓王孙“富至僮千人,天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张骞出使西域后,曾向汉武帝报告,他曾在阿富汗见到蜀地的竹杖、布匹。由于商业发达,钱币在人们心目中与财富画上了等号。

    可是,世俗社会“以富相尚”,但摇钱树是“神树”,挂钱币作为装饰又有什么用意呢?而且,按照“升天”的寓意,逝者来世成仙后,要钱还有什么用?

    江苏大学教授、摇钱树研究专家何志国在一片青铜叶片上发现了答案。四川梓潼县文管所藏有一株摇钱树,其中的一枚叶片,以璧为主体,璧上有龙、朱雀等图案。最为奇特的是,璧上还系了一枚方孔圆钱,钱的两侧居然生出两片翅膀,似在展翅飞翔。原来,此钱是神仙的伴侣,它被安上双翅,显然是飞上天供神仙使用,普通人头脑虚构的神仙一点也不超凡脱俗。

    升仙的实质是追求长生,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寻求过长生不老之药,而普通老百姓同样也希望健康长寿,但现实中的贫困使他们更加实际,他们想在升仙的同时又有钱财。何志国认为,与当时上层统治者较为单纯的“羽化升仙”思想相比,摇钱树反映的是中下层人的朴素追求,使其蒙上一层民俗色彩。  

 
    南博馆藏的另一件“蛙首人身树座”,从中可以看出,摇钱树还有追求长寿的象征 顾炜/摄
 
    摇钱树造型

    其实源于铸钱工艺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树上长着钱币”的造型灵感,其实直接来源于汉代的铸钱工艺。

    上世纪90年代,西安曾出土了“汉代五铢钱范母”,它的中央是一条槽,左右两边对称,各有六个铜钱模子,两两之间有更细的槽相连。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铸钱工艺:青铜水被浇铸在钱范中央的槽中,然后沿着两边的细槽流向铜钱模子里,于是一次性可以生产12个,甚至更多的钱币。

    而在钱币与钱范脱离之前,12个钱币与中间的槽仍然是一个整体,看上去像是长满钱币的树枝。这个现象,可能使人们产生了钱币从树枝生长的灵感。

    但在何志国看来,这种铸钱工艺,只能提供平面的钱树枝。摇钱树是立体的,这一造型又是来自何处?何志国认为,叠铸钱币的工艺很有可能是摇钱树的技术起源。

    所谓叠铸,就是把多个相同的钱范叠合后,共用一个直浇道进行浇铸。这样,一次浇铸就可以获得数十枚甚至上百枚钱币。在西安北郊的一处遗址中,曾出土叠铸钱范,其中完整的一叠,有23盒,每盒8枚钱模,一次就可铸184枚钱币。而在每一次铸钱完成去掉泥范后,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一株立体造型的“钱树”:中间的浇道形成的是“树干”,它的四周是通过浇道相互连接、并与中间直浇道相连的钱币。

    摇钱树仅存200多年

    就猝然消失

    据何志国教授统计,迄今为止已知出土收藏的摇钱树有189株,而它们的出土分布,全部是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年代又都集中在东汉和三国,仅仅两百多年后到西晋,摇钱树就完全消失了。

    这种承载了人们梦想和追求、如此精致又具有广泛文化内涵的青铜器物,为何在匆匆200多年之后就猝然消失了呢?

    原来,汉代有厚葬之风,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鼎盛,具备厚葬的物质条件。但是东汉末期刘焉、刘璋父子入蜀,导致一些战乱。尤其是在魏蜀吴三国时期,战争非常多,蜀国和魏国战争则更多。战争导致了当时经济受到极大的摧残,铸造摇钱树的财力基础也受到了影响。

    而且,到了魏晋时期,统治者又都开始禁止厚葬,摇钱树作为厚葬品,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另外,这还与魏晋四川的文化结构变化有关。西晋初期很多流民,如氐羌几十万人从西北地区来到四川,改变了四川人的结构。同时魏国灭蜀之后,把蜀国很多人,尤其是统治者迁徙到中原地区,这样改变了四川的文化结构和人口结构,摇钱树随葬的文化传统、丧葬传统渐渐被遗忘。就这样,摇钱树也就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