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碎片化阅读不能是全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说这个话题之前,诸位看官不妨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一天能看几页书?一天又上几次微信? 


  国人大多喜欢听段子,更喜欢编段子,还热衷于传段子。小故事、小笑话,小感悟,都可以编成段子,大肆传播。近的有“且行且珍惜”的“伊琍体”,远的有“咆哮体”,都是些知名的段子,每个段子背后都有一个能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典故。


  这些段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字儿不多,易传易记。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微信大行其道之后,既符合现代人在等车、排队等生活缝隙之中的阅读习惯,还能抓住眼球,所以阅读者日益增多,甚至于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使得本就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一少再少。


  经常写文字的人大抵有这样的感受:要说清一件事儿,用1000字和用100字的难度,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要条理清晰地讲好一个故事已经不易,而用短短的百十来个字将事儿说清楚就更难了。故而能写好段子的人,大多深谙“厚积薄发”之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于是信手拈来,飞花摘叶,皆成妙笔文章。 


  但问题在于,人家能写,我们未必就能写,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要编一个好段子,谈何容易?借助段子这种不是自己的智慧来当成谈资容易,但修炼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很难,而后者绝非碎片化的阅读就能撑得起来。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都靠这些碎片化的段子来支撑,长此以往,有谈资,没学问,如何了得?  □李振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