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贝多芬赋予诗人与哲人间的完美对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金羊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钢琴像诗人,感情敏感而丰富;大提琴像哲人,性格沉静而内敛。当诗人和哲人相遇时,就自然会有对话,有交流,也有冲突。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就赋予了两个最富个性的乐器之间最完美的对话方式。 


  贝多芬是对大提琴音色真正赏识的第一人,这在他的《第五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就表现出来,在这两部交响乐中,贝多芬大大提高了大提琴在乐队中的地位,但它们还只是交响乐里的一个角色而已。真正得到个性张扬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在《大提琴奏鸣曲》中。


  贝多芬一生曾为钢琴与大提琴作了五首奏鸣曲、三套变奏曲及一首钢琴三重奏。其中,这五首堪称精华的大提琴奏鸣曲,充分地利用了大提琴天然的那种抑郁哽咽的音色,让乐器的歌唱带点悠悠愁绪,悲戚而感人。然而,钢琴的演奏则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分的忧郁之中,它听来精神抖擞,激情昂扬,优柔之中兼收刚强。这五首乐曲更可称之为大提琴作品之经典。 


  作为最早的为大提琴和钢琴所写的作品,贝多芬在其创作过程中针对这个新的领域里遇到的问题,做了各种各样尝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乐器间的平衡:大提琴中音区浑厚且富有歌唱性;而18世纪的维也纳钢琴音色偏弱,且很难表现延迟音。如何在这两件乐器间维持平衡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难题,贝多芬在作品里避免给大提琴过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在前四首奏鸣曲里完全排斥了慢板乐章(某些乐章的引子除外)。直到后来钢琴的琴弦逐渐加粗、构架更加坚固、音色越发洪亮有力的时候,贝多芬才在第五号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放宽了对大提琴的约束,此时他已不再担心大提琴的音响会盖过钢琴。时至今日,钢琴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变革,其功能已臻完善,特性被开发到极致,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往往轻易的就将大提琴的低音淹没,这是前人始料未及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