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价张贤亮别讳言商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7日下午,曾经写下短篇小说《灵与肉》、中篇小说《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批著名小说的作家张贤亮走了。 
  很多人以文学的名义,痛悼张贤亮的离去。虽然今天的年轻人对他可能不熟悉,但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洋溢着文学与理想的年代,张贤亮肯定是最炙手可热的三四个中国作家之一。与莫言相比,张贤亮差的可能只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在传统文化里评价一个作家,最大的肯定还是文学成就。但对张贤亮来说,仅仅评价文学而忽视商业,是远远不够的。张贤亮曾经讲过,“我在作家圈子里是最有钱的,在有钱人圈子里是最有文化的”,这源于他上世纪90年代下海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肯定张贤亮的商业成就,并不影响其光芒,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更有一番深意。
  今天,人们对于文化可分成事业和产业两块,已经基本接受了。但在张贤亮的年代,概念却有点超前。他不仅率先喊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较早把文化分为事业和产业,而且带头下海实践。他是很多文学题材的开拓者,也是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他用实践证明,文学和商业并不矛盾,文化嫁接商业也能开出绚丽的花,一个好的作家依然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在这个弥漫着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更推崇一些外在的物质的,特别是商业的成功。这也是读书无用、文学无能的功利起点。张贤亮的一大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文化与商业跨界的可能,让人们看到了作家的另一种潜能。当然,文学和商业有很大不同,我们也不希望作家都要靠跨界证明价值。但我们反对把作家排斥在商业文明之外,反对把文学贴上不值钱和从事文学没前途的标签。
  张贤亮身上有双重价值,从事写作的张贤亮,从事文化产业的张贤亮,都值得人们瞩目。谈论张贤亮别讳言商业,今天我们纪念张贤亮,不仅要以文学的名义,还要以文化产业的名义,并且努力拓荒文学的阵地和文化的未来。这里,不是要求把作家都推向市场,让他们都下海经商,而是希望文化发展乃至商业文明的成果,能更多地惠及文学。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深入人心,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事文学没前途就不会有一帮人从事文学,没有一帮人从事文学就不会有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也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文学的重视和反哺,也必然惠及整个社会。江苏 毛建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