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网络语言凸显社会心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屌丝”、“装逼”、“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甚为流行,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尽管我国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许多规定,但近年来的网络语言对汉语的污染现象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张怀琼呼吁借鉴其他国家对本国语言文字保护或纯洁性维护的举措,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同时要大力弘扬和传播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据1月26日《新闻晨报》) 
  网络语言凸显社会心态
  杨朝清
  规范网络流行语、加强对汉语的保护,有着良善的初衷。然而,这种对网络流行语“另眼相看”的做法,只是在道德上看上去很美好,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发挥作用。当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和使用价值处于断裂状态,当社会规范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沦为“说”的规范,成为“稻草人”。
  伴随着社会变迁,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塑造。部分网络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社会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先入为主的社会排斥,而是要扬长避短,发挥其正功能,规避其负功能。
  以“屌丝”为例,在向上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的当下,“高富帅”、“屌丝”等充满浓厚社会分层色彩的网络流行语,说到底是一种标签化,透视出老百姓对阶层固化的不满与焦虑。 “屌丝”表面上是一种自我嘲讽、自我贬低和自我矮化的表达形式,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另类的利益诉求——希望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加多元开放,希望人生突破和阶层跨越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多元多变的时代里,社会治理需要融入“异质思维”——对新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不能一味进行忽略、约束甚至限制,而是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来面对,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将这些新变化及时地纳入社会运行的正常轨道上来,实现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只有将“差异化视角”融入网络流行语治理之中,整个社会才会更有活力和生机。
  面对网络流行语,我们不能 “因噎废食”,而是要学会打捞背后“沉没的声音”。只有改变坚硬的现实,尊重和回应公众利益诉求,修复不良社会心态,一些听上去不那么“顺耳”的网络流行语才会减少生存空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