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能否把诺贝尔文学奖当成警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诞生了,得主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据人民网文化频道10月11日电,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她获得的奖金额约合154万美元。

  这则短消息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英国女作家获得了一大笔数目不菲的钱。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些这样的评论,如《诺贝尔,一场文字竞猜的游戏》、《中国能获诺贝尔奖又如何》。文章的言语之间,流露着对诺贝尔的不屑,和决定置身事外永远远离铜臭的文学清高。在国人的心中,中国人似乎得不到诺贝尔,理所当然。一是因为东西方经济文化和语言存在差距,让评奖人看不到中国文学,听不到中国声音。二是因为西方的奖,中国作家不买帐。第一个原因是实际情况,但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语言差距的缩小,人家真的看过来,又能看到些什么?有多少作家在因此努力并忧虑?第二个原因不过是一种精神自慰。从鲁迅、沈从文到巴金、王蒙,不买帐的细节总是太模糊。作为中国人,我们在真心希望前辈有过不买帐的经历,它的确能让我们在面对诺贝尔时有一些底气。在前辈们所处的时代,由于国情和政治原因,他们不买帐可以成为光荣和骄傲,但前辈的事又怎么能成为后人对诺贝尔不屑和自己不上进的理由?前辈们由于自身的文学高度,纵使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让会后人高山仰止。但是,除他们以外的作家,有多少人能客观的扪心自问:自己的文学高度在哪?有什么资本和条件同前辈一样“不买帐”并对诺贝尔文学奖不屑一顾?

  提到西方先进事物,总会有人发出“崇洋媚外”或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置疑。这些置疑甚至是一些人傲视西方、忽视自身弱点、不求上进的理由。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大清就是在这种心态被列强践踏,以至灭亡。今天的中国文学似乎也到了同样的语境之下。从国内那些“腕级”大导演们接二连三的拍垃圾大片可见一斑,从郭敬明宋祖德之流加入作协可见一斑,从德国学者骂中国现在的文学是垃圾可见一斑,从一些大学学者不负责任的评说中国传统文可见一斑。今天的中国文学境遇,说灭亡也许是危言耸听,但的确是到了让人警觉的时刻了!

  今天,多希望国人在关注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关注一下中国文学的境遇。多希望国人在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同时,关注一下文化工作者该如何由小我成为大我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进行一些有益人类的创作!

  我们真的可以对西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表示不屑,但多么希望诺贝尔文学奖能成为中国文学的警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