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打捞沉船:重要材料可解开古沉船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南海Ⅰ号”很可能是因为自身超载而沉没!昨天上午,广东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近期,考古人员在清理船舷凝结物后,发现与沉船原因有直接相关的一批重要材料。这些作用相当于“黑匣子”的重要材料将完全解开南海Ⅰ号沉船之谜。 
  昨天上午,打捞“南海Ⅰ号”的大型钢沉井从小洲码头基地顺利转移到驳船上,并计划在昨天与混凝土块一起运抵阳江海域。
  [沉船]装载文物超过6万件
  是天灾,还是人祸,导致“南海Ⅰ号”这艘宋代商船沉没海底?这个谜底,自1987年“南海Ⅰ号”被发现以来,20年来始终萦绕不去。
  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昨天向记者透露,最近两周内,考古人员在清理船舷凝结物过程中发现了一批相关的重要材料,它们所透露的信息与沉船原因直接相关。不过,景李虎表示,对这批材料研究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现在尚不方便公开其中的具体内容。据介绍,综合迄今从古沉船所获得的种种信息,初步分析“南海Ⅰ号”出事的原因在于船身超载。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人员清理了“南海Ⅰ号”船舱内约1平方米的范围,打捞出大量精美文物,仅陶瓷器就有6000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有4000件。这些陶瓷器在船舱内码放整齐,分门别类,可见“南海Ⅰ号”是一艘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古船长约30米,宽近10米,型深3米多。考古人员据此保守估计,沉船上面的文物应该超过6万件。而在近期的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大批铁锅、金器、石锚等物品。
  据悉,“南海Ⅰ号”古沉船及其周围的泥沙等,总共3600吨重。是不是船上这6万件货物,加上其他物资超过船本身的载重量,考古专家们将做进一步分析。
  [专家]沉没与风暴或环境无关
  对南海Ⅰ号沉没原因,由于一直没有找到任何古文献的记载,曾引来了诸多猜想。一说是“天灾”:古船行进过程中,触及海底暗礁或遭遇大风暴。
  今年年初,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细致勘察南海Ⅰ号海底地质环境,发现沉船所处海域的海况简单,海底平坦,水流情况也不复杂,航行线路沿着海岸线行驶,沉没地点距海岸线只有18海里。而沉船周围海相沉积淤泥层很厚,根本不可能有暗礁存在。由此推翻了触石沉的假设。另外,通过细致探摸发现,“南海Ⅰ号”沉没的姿态并不是侧面倾斜,而是平行下沉。因此,遭遇大风暴而沉没的猜测,也难以成立。
  据了解,有关专家目前结合世界上著名沉船的出事原因,对“南海Ⅰ号”的事故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例如,1625年在瑞典修建的“瓦萨”号,原计划修建一艘单层炮舰。在修建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得知海上劲敌丹麦已修建成双层炮舰,便仓促做出决定,命令将其改建成双层炮舰。“瓦萨”号重心太高,首次出航即突遇到海面强风,沉没在近海之中。英国在1545年建造的“玛丽罗斯号”因装载的大炮超过本身承载量的1倍,也在海战中被大风吹翻。
  打捞古沉船钢沉井启运
  昨日上午11时许,打捞“南海Ⅰ号”的钢沉井在500吨浮吊“南洋”号的拉动下,徐徐离开地面。一个小时后,钢沉井平稳地落在停泊在“南洋”号旁的2000吨驳船“重任201”的甲板上。
  钢沉井放置到驳船上之后,还须进行一系列焊接、绑扎的加固工作。今日,钢沉井将连同4块大型混凝土块(总重达1100吨)由“穗救拖3”拖带送到阳江,开始履行打捞使命。预计将于5月10日开始,正式下压沉井。
  与此同时,在“南海Ⅰ号”沉船海域,广州打捞局的现场工作人员已在距沉船约1米处的泥面上,筑起一个“钢栅栏”。据介绍,这个“栅栏”的面积与钢沉井等长(35.7米)、等宽(14.4米),它既起到保护沉船的作用,又能承托钢沉井。此外,在“钢栅栏”附近,施工人员还将打下12根定位桩。据悉,这12根定位桩以三根为一组,在沉船的右舷和船尾处各打上两组。它们将起到固定钢沉井的作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