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聚焦何家村遗宝 谁是大唐遗珍的主人(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这批国宝价值连城,拥有它的主人是谁呢?
是达官贵族的私藏,还是皇家的“细软”?
谁是何家村遗宝的主人?为何埋入地下?
这些问题吸引学术界去探秘。现有三种观点:一是根据遗宝发现在唐长安兴化坊,其中最晚的纪年遗物是开元十九(公元731年)年庸调银饼,故认为是安史之乱(755年)突发事件中埋葬的,拥有者为邠王府李守礼;二是根据对金银器纹饰的分析和排比,认为埋葬年代应在唐德宗年代(即780至805年),窖藏遗址不在邠王府,拥有者应是达官贵族;三是认为埋葬年代应是唐德宗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之时,埋葬地点应是租庸史刘震宅,遗宝是国库物品。
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认为,第一种说法的缺陷是没有对器物做具体分析,缺乏精确的年代论证。邠王李守礼开元二十九年已死,早于安史之乱,遗宝与安史之乱及邠王李守礼之间逻辑关系不紧密,疑问较多;第二种说法没有指出埋葬的原因,拥有者为一达官贵族几乎是不可能的。
齐东方主张第三种说法,即国库说。他认为何家村遗宝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造器皿的集合体,时代跨度长达千余年;二是遗宝来源的多样性,涉及面东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员数千里。有谁能把长达千年的器物种类、来自各地的产品聚集在一起?只有国库。另外遗宝中大量的器物上有墨书题记,记录着物品的名称、重量、数量,是登记时的标记,便于收藏入库后账目对照;一些银饼上带有文字,涉及到年号、地区、赋税等等,属官府收缴上来的庸调银,还有墨书户部所管辖的国库名称“东市库”银饼,加之带有“进”字錾文的器物,应是地方向中央官府或皇室进奉入国库的物品。另有68件银铤,上錾“朝”字应是“朝堂库”的储藏。遗宝中还有10副玉带銙,根据装饰不同应分别代表不同等级——文武官三品以上才能用的玉带,而个人是不会拥有如此多的玉带的。因此,他认为像这样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质量精美的珍宝集中收藏,最大的可能是中央官府的仓库所存。
齐东方还认为,国库说不是一个追求兼容性的简单综合,还与“刘震宅”、“泾原兵变”有密切的逻辑联系。据考证,兴化坊中居住的租庸使刘震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官府财务,他有权利接触官府财宝;泾原兵变是继安史之乱后唐史中又一次极为严重的叛乱,迫使皇帝逃离长安,乱兵入城后狂掠国库,居民坊内也遭到抢劫。文献中还记载了租庸使刘震在泾原兵变时往来自宅和宫廷搬运物品的情况,正好说明在突遇战乱时一个居民居住的坊内出现惶恐逃离时仓促埋藏皇室“细软”的可能。
何家村遗宝考古还有很多谜等待人们去揭秘。它折射出大唐的灿烂和美丽,挑战着今人的智慧,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去实现与古人的一次次对话。(孟西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