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质疑光绪毒杀说:地宫环境破坏可能影响检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大连学者解密光绪帝——失败的英雄 


  光绪毒杀说尚待推敲 


  2008年11月初,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等四家单位的专家历时多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光绪帝遗骨、头发、下葬的衣物作了检测,发现其中附着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由此认定光绪死于急性砷中毒,应为他杀,并于北京发布了这一研究成果。一时间,《北京日报》、《京华时报》等权威媒体竞相报道,光绪帝毒杀说似乎也盖棺定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喻大华教授提出了几点存疑之处。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皇帝忍辱偷生了10年,1908年11月14日咽下最后一口气。百年来中国史学界对光绪皇帝的死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被毒杀,一个认为是正常死亡。尽管“检测报告”的结果难以置喙,但却与光绪帝保存完整的脉案(御医的处方记录)不合。1982年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研究了光绪的脉案,认为符合病情演进的规律、未见特殊异常症状出现,应为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导致死亡,并无中毒和其他伤害的征象。光绪从病到逝世,每天医生几次检查,脉案里没有呕吐、腹泻等砷中毒症状,反而还有八九天不解大便的相反记载。大家可能怀疑脉案被篡改,但喻大华教授认为光绪临终脉案被篡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时光绪病重,按规定往往是好几位医生和王宫大臣、内务府官员同时在场,集思广益方才落笔,写好之后,皇帝也可能过目。而且当时医生有十多个,中医、西医、御医还有各省举荐的临时效力的医生,想改脉案,谈何容易?更何况光绪死后次日慈禧就去世了,改朝换代以后这些医生都活着,他们留有日记和回忆录。如果真有篡改脉案的黑幕将很难被掩盖。  
  


  再者,毒杀说也跟情理不合。戊戌变法之后,光绪于慈禧掌握之中10年之久,可以随时把他置于死地,光绪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慈禧还有必要做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情吗?至于通常认为的慈禧怕光绪翻案的说法也讲不通,哪一个王朝的皇帝上来之后第一件事肯定就是翻案,再正常不过了,并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么严重。喻教授笑着说:“这就像乾隆上午死了,下午和珅就被‘双规’了一样。”所以翻案没什么了不起的,对年迈的统治者来说,可怕的是死,而不是死后被翻案,因为死都死了,两眼一闭,谁还管如何翻案呢。更何况慈禧立溥仪为帝时,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死,更没有必要将光绪置于死地了。 


  同时,喻教授也提出了检测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1931年光绪墓被盗,遗骸被拖出棺外,1980年才重新入葬。而于当时取出的头发、骸骨与衣物又是过了20多年才进行检测。如此说来,被破坏的地宫环境、被检测物的保存方法都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 


  失败的皇帝 失败的英雄 


  一直以来,大众都认为光绪皇帝悲剧性的一生是来源于慈禧的打压与迫害。是慈禧对于权力的无限贪欲与铁腕手段使光绪只能无所作为、抑郁而终。喻大华教授则转换思路,从光绪自身性格及认识方面评述了其悲剧性命运。 


  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光绪皇帝无疑是个失败者。抛开慈禧的因素从光绪的角度来说,他没处理好跟慈禧的关系是导致其失败的最大原因。光绪的生父让他第一点就要做到孝敬慈禧太后,如果他做到这一点对自身和王朝命运都是一件不错的事,但是他偏偏没处理好。光绪是慈禧的外侄,有血缘关系,可娘俩却经常针尖对麦芒。慈禧让光绪祈雨,可光绪却在仪式上尽失仪态;慈禧杀了光绪喜爱的羊,光绪就要把慈禧的狗逐出紫禁城;慈禧把侄女嫁给光绪做皇后,可光绪却让她守活寡。虽然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光绪的个性张扬、不通世故都让他与慈禧的关系渐渐成结。 


  在对于权力争夺的问题上,光绪也缺少谋略性。光绪与慈禧的主要矛盾是权力,光绪要权而慈禧不放权。慈禧的权力欲不仅光绪对她不满,满朝大臣不满,史学家提起也都持否定态度。但喻教授严肃地说:“任何专政体制下,是没有统治者会自动放弃权力的。权力是什么?是财富,是成功,是安全感,哪能放嘛?” 既然直接跟慈禧要权不能达到目的,光绪就该用迂回的办法。怎么迂回?你不是揽权不放吗?那我不管了,全让你管,慈禧肯定批评光绪没出息,等她玩腻了自然就是光绪的了,你越要她越不给你。另外,光绪的太爷爷嘉庆皇帝已经给他作出了榜样,太上皇正寝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光绪皇帝只能效仿他的太爷爷。慈禧寿终正寝那一年光绪皇帝才38岁,作为一个大国的元首正是好时候,急啥啊! 


  但同时,慈禧是一个女性,她本身没有执政的合法性,她跟光绪名为母子,但没有事实上的亲子关系,当时不满慈禧专政的人非常多,这种情况下,光绪往往被寄予厚望,所以光绪“不是一个人战斗”,他代表了一股势力、一股情绪,光绪因此得到了维护正义的使命感和替天行道的责任感,这样一来,光绪帝注定被推到了慈禧的对立面上,他的命运也就悲惨了。 


  而导致光绪跟慈禧的关系彻底破裂的戊戌变法也成就了光绪,让他在漫长的傀儡生涯当中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机吹响了变革的号角,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光绪皇帝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迈出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出去光绪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后中国的统治者只能按照这一条路走下去。尤其让我们感慨的是光绪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完成这个伟业的。光绪不知道变法可能会失败?梁启超先生讲过,光绪搞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豁出去的举动,如果成了中国就被挽救了,不成也比亡国强,光绪用自己的失败为中国打开了必由之路。 


  吃不饱,穿不好的“孤儿”小皇帝 


  不管皇帝的最终命运如何,我们对于皇帝这一位置的认知都统一在香车软榻、华衣美食,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集大成者。然而在喻教授的娓娓道来中,在太傅翁同龢日记的字里行间,光绪帝作为大清国的第九位君主,却呈现出一个凄惨的童年。 


  从光绪成为皇帝的那天起,他就成了一个有父有母的“孤儿”。他的父亲奕譞是个很谨慎的人,信奉“家大业大祸也大”的信条,平日里谨小慎微,可是他的皇父身份却让他成了慈禧的眼中钉。经过苦思冥想,他意识到了慈禧可以“母以子贵”,而他却必须“父以子贱”,否则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为了自己的命运与儿子的前途,奕譞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急流勇退,远离大清国的政治圈,做了一个光拿俸禄不干事儿的闲散亲王。 


  幼小的光绪帝从此没有了爸爸。生母不好再入宫看他,只能在家中闭门不出,吃斋念佛为自己的儿子祈祷;而作为养母的两宫皇太后,慈安一生未曾生育,对养育小孩的工作有心无力,慈禧则忙于国家政务,顾不上抚养小光绪,而唯一与光绪相依为命,感情非比寻常的乳母却在光绪登基大典没几天后,被慈禧下令撵走了。理由是光绪成天缠着奶妈无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就这样,年仅4岁的光绪被扔进了太监堆里,起居饮食不离左右。而这些被扭曲了人性的太监又是怎样“孝顺”他们的小主人的呢? 


  比如吃饭,皇帝每顿饭有上百样菜肴,摆满三张餐桌。按理,皇帝就座后,太监将一盘盘菜肴依次端到皇帝眼前,由皇帝选择。可据宫中的太监后来回忆,小光绪进餐的时候,太监把他抱到椅子上,然后就不管了。光绪还没有桌子高,一旦就座就下不来,太监又不把每张餐桌上的菜依次端来,光绪只好吃眼前的几样。后来御膳房得知皇帝只吃眼前几样,就想出了个取巧的办法:除了皇帝眼前的几样菜以外,其他菜肴这顿撤下来,下顿照上不误。所以,每顿饭的上百样菜肴基本都是变质的。 


  小光绪入宫前曾得过一场痢疾,病得很重,几乎丢了小命,后来用针灸治好了,但身体十分虚弱,饮食起居须格外注意。现在他在宫中无人过问,饥一顿,饱一顿,时间一长,得了营养不良、胃口不好、时常呕吐的毛病。小光绪嚷着胃疼,但没有人搭理他。 


  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是好动的年龄,但光绪被太监们限制得死死的,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大喊大叫;有的太监怕光绪消化不良,顿顿饭不让他吃饱,把他饿得直哭;有的太监怕光绪受风着凉,即使已经到了脱棉袄的季节,也依然让他穿着一身裘皮,热得他烦躁不已,无精打采;有时光绪身体不舒服,太监却只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诊断”,就是不去找御医。这些情节要不是后来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记中亲笔所记,谁会相信这是大清国第九位君主的幼年遭遇! 


  凌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