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张阿牧:网络歌曲不是“洪水猛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腾讯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名为“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的座谈会,与会人员有中国文联、音协领导,也有阎肃、谷建芬、王付林、孟卫东等音乐界知名人士,特别是音协副主席徐沛东称有的网络歌曲“淫言秽语、宣传色情,有的痞话连篇,充斥着语言暴力”,并拿出《那一夜》、《狼爱上羊》等网络歌曲作为事例,并号召对网络歌曲进行抵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这些批判用的词汇和口吻,在内地流行音乐不长的历史看来,处处透着熟悉。 

   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了一本定价2角2分的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书,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靡靡之音”、“资本主义社会走下坡路时代的音乐现象”的流行乐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不治之症”的摇滚乐都进行了猛烈抨击。 

   时过境迁。上世纪初“靡靡之音”的作者黎锦晖已被称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之父,流行乐和摇滚乐不仅翻身,都直接鲤鱼打挺,在唱片店里堂堂正正地摆着、国家电视台里真真切切地放着。 

   对于那本“鉴别”,客观来说也是特定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从书中文章的严谨态度来看,作者们为了批判“黄色歌曲”,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研究,如果这些歌曲真的能造成“精神污染”,那么这些系统地研究了大量“黄色歌曲”的作者们,在研究之后,还能思路清晰地写出批判文章,说明这些歌曲的“污染”程度并不深。所以我觉得,这种“污染”可能是随着定好的批判调子,被主观地放大了很多。 

   25年后的今天,社会背景、音乐载体都发生了许多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音乐也被扣上了一顶“恶俗”的帽子,并且在中国音乐界知名人士们看来,这些“恶俗”的网络歌曲又一次形成了“污染”之势,并且到了需要发出倡议来抵制的程度了。 

   虽然就目前网络音乐的现状来讲,的确有许多“恶俗”歌曲大行其道,但我在这次座谈会所持的批判语气和用词里,却闻到了很多年前的某特定时代的气息。 

   在座谈会上拿出来作为批判对象的网络歌曲,都是在SP下载中赚过大钱的。这至少说明,有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喜欢这样的歌曲,如何让他们不喜欢呢?首先强扭的瓜不甜,其次是大众喜欢或不喜欢一首歌的理由都很简单,听烦了这种调子,就自然不去听了。或者有更好听、更合自己胃口的歌曲出现了,就自然去听别的。等他们不想听了,你拉都拉不住。 

   再者,一个普通听众,除非事先经过了特别提醒,否则听一首歌之前是不会去考虑它有多高雅、健康,或者多淫秽、色情的,如果听歌前还要让听众去思考和辨别这些问题,那愿意继续听歌的肯定剩不下几个人了。毕竟,音乐对靠音乐吃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对一个卖羊肉串或在工地做建筑工的人来说,就很无关紧要了。 

   因此,我觉得倡议大家签名抵制“恶俗的网络歌曲”的行为更像是征集一种立场和表态,还不如去多讨论一下可行的技术、行政手段。网络上的确有许多恶俗的东西,如果能通过禁止和倡议就能让它们不再传播,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多饿事情,也说明了这些歌曲确实没有像邓丽君、李谷一等人的歌曲有生命力。  

   从内地流行音乐这几十年的几次主要大的批判中总结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一、歌曲的流行都是一阵阵的,无论现在多受欢迎,过几年你求人听都没人愿意听。二、好的歌曲在激励人心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因为灵魂受“污染”而成落后分子的歌曲还十分罕见,所以批判某些歌曲的“恶俗”,还不如推广能真正引起共鸣的“高雅”歌曲。三、顺应时代特点,认真地研究听众的口味更换,然后努力发展自己,比抨击那些新生事物更加有效,也会更受欢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