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全球化与传统价值的回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北京学者于丹《于丹<论语>心得》的热销,让人们欣慰地看到年轻一代重新燃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的到来了。无独有偶,在相隔万里的欧洲德国,一本由著名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Peter Hahne撰写的《结束享乐》,自2004年出版以来也一直雄踞畅销书榜,该书呼吁重视基督教传统价值、把“上帝重新请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的《结束享乐》自2004年出版以来也一直雄踞畅销书榜。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纷纷开始呼唤传统价值的回归。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在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似乎变“平”的背景下,人们重新热情地拥抱象征自己精神和文化归属的“橄榄树”。

在全球化推动的消费主义冲击下,世界不同地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被“格式化”,对外在的量化的物质主义的追求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生目标,价值的失落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而一旦进行价值衡量的尺度被搁置,为了个人的现实利益一些人的行为就有可能冲破伦理道德的底线,这不仅让个人陷入迷失,更严重的是威胁整个族群和社会的共存和发展。因此需要一个超越物质的价值体系来引导和定位。

传统价值是由一代人一代人地传承下来的,是人们长期共同信仰并愿意共同恪守的一套目标、规范和准则,如果抛弃了传统,个人就会从自我利益和自我意愿出发设置各式各样的行为范式和标准,整个社会就面临失范的危险,因此传统是价值世界里最强大的力量。无论儒家文化还是基督教文化传统都强调,只有超越“自我”追求的束缚,为他人和世界献上爱和力量,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人类家园,并在其中实现个人人生的真正价值。从“小我”到“大我”的传统价值是凝聚民族和国家强有力的纽带,是带给每个人希望和未来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于丹<论语>心得》还是《结束享乐》都鼓励和倡导人们重拾责任、自律、勤奋、节俭等美德,从这一点来说,东西方的传统价值是殊途同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社会运用相似的方法应对共同面临的价值失落问题,但依靠的却是各自不同的“橄榄树”。尽管不同文化体系里的价值观念有相通之处,但人们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却有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让人看到了不同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而非“一条道路通罗马”。“道路”是承载和传递价值的,它与价值相辅相成,如果道路被毁坏了,价值也将不知流向何方。

因此,全球化下不同国家和地区更关注的是如何维护自己“橄榄树”的独特性。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全球扩张,特别是人员交往的日益广泛和频繁,把不同的价值体系都摆在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在交流和宽容的潮流下,自己的“橄榄树”很容易受到外来价值的冲击和撼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要保守自身的独特性,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传统价值,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在把自己的“根”扎得很深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交流,理解、包容和学习其他的文化,从而知道“我”将往何处去,如何为世界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价值财富。

传承传统价值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家庭、学校、社区、媒体和整个民间社会都应该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丰富的渠道和形式。只有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传统价值才能跟我们永远与我们相伴,并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

作者:唐 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