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被淹没的海洋文明(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好在除了政府行为外,民间的海上活动一直都没有中断过,直至隋唐宋元,凭着中国沿海商人单枪匹马的努力,与中国进行海上通商的已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吸引了众多外商定居中国港口城市,但遗憾的是,与民间活跃的海上贸易相比,中国官派使团出访的例子仍然很少。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泉州渡海,发兵攻打南洋爪哇国,大败而归。征服了陆地的草原文明被证明无法驾驭海洋。也许是吸取忽必烈的教训,此后,中央政权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防备来自北方的蒙古、日本或俄国势力的侵袭,而对东南沿海则止于消灭倭寇或地方叛乱,没有用心经营。到明朝,甚至颁布了“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

    虽然明朝有过一段“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历史,但是不到30年的时段比起长达数百年的海禁政策来说,显然无法壮大已经式微的中国航海传统,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也只能靠民间走私维持。尽管明末平定倭寇后解除了海禁,清廷收复台湾后放宽了海禁,但是重陆轻海的国策一直没有改变过。

    中国的历史是黄土文明、农耕文明的历史。稍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航海家极少被立传,拥有此殊荣的大概只有郑和一人,而写下《岛夷志略》的汪大渊,还有王景弘、马欢、巩珍、费信,这许多对于扩展中国航海事业、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要贡献的名字,早已消失在主流的文化视野之外。

    一直作为民间英雄被歌颂的郑成功,经营着一个庞大的海上外贸集团,然而,作为海外贸易的企业家,他的经商和贸易才能被忽略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我们又了解多少?他们应该拥有何等丰富的航海知识,乘风破浪的勇气,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建立起怎样庞大的事业,我们很难在书籍中找到详细记载。

    黑格尔说,在中国,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不和海发生积极的关系。这样对海洋的处理方式,在21世纪的当代中国仍然值得反思。近期接连传出的海岛无序开发、海岸线被侵蚀等丑闻,暴露出对大海的无知与轻视。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竟然没有一幅美术作品是表现海洋的,暴露出海洋文化的薄弱。不久前,澳大利亚16岁少女历时210天完成环球独航,时任总理陆克文亲自迎接她;而历时两年半完成“中国人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翟墨,又有多少人知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