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武昌童学馆探访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荆楚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图为:课堂上,“弟子们”正襟危坐。 



就在“孟母堂”等“全日制私塾”被教育部门“黄牌警告”之时,以“周末私塾”为经营手段的“童学馆”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武汉、深圳、大连等地开了7家,“弟子”从最初的不过20名,迅速增加到1000多名。家长们为何将孩子送进“私塾”?这种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又有何借鉴意义?

这里就是现代私塾
童学馆在全国风生水起,起于去年8月,当时,其第一个馆在武昌开馆。“与上海的孟母堂不同,童学馆是周末制的兴趣班培训教育,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私塾,主要是针对3至8岁的学前儿童。它不是要替代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而是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有效补充。”开馆仪式上,馆长李广斌开宗明义,“童学馆将透过启蒙渗透,让孩子‘古今贯通,知书达礼’,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童。”
李广斌还介绍说,童学馆以新编现代蒙学教材《国韵诵读》为核心课程,共分九册,每册含15篇32字韵文,涉及文、史、哲等多方面的国学知识。此外,还开设了蒙童礼仪、吐纳入定、水墨动画、历史动画、民间游戏、书法练习、国艺鉴赏、蒙学经典八门辅助课程。
前来“捧场”的家长们最感兴趣的是,教材虽然很多选用了古代私塾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却采取的是“游戏、动画和活动”的教学方式,“这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找一个快乐的地方
今年9月23日上午10时,武昌童学馆内,挤满了“长枪短炮”,记者们齐刷刷地将镜头对准了50名身着汉服的孩子,以及孩子们面前的孔子画像。“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年纪念日,由于课堂时间关系,童学馆提前组织了此次祭孔活动。”童学馆总馆长李广斌先生不辞辛劳地向每名记者反复介绍。“是不是作秀?”李广斌还没回答,一旁的一名家长就抢过话头:“让孩子们更加尊重孔子,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对吗?”家长们似乎很乐意自己的选择,不愿意外人置喙。“如果我的孩子不是到了这里,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孩子在汉口童学馆求学的王晶对记者说,“在幼儿园,一个学期结束了,老师给孩子的评语是:一切都好,只是不太善于与人交往。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老师给了同样的评语。我感觉我的孩子被抛弃了。那个时候,真是急死人。”“找了三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让孩子快乐学习,又健康成长的地方。”王晶说,“去年放寒假,儿子张瑞的老师的评语是:一切令人高兴,一切令人满意。之后还非常纳闷地找到我问,你的孩子怎么变化那么大,现在他成了班上孩子们尊敬的‘小明星’了。”为此,王晶和丈夫激动了好几天。
今年6岁的刘翰林,此前也曾为“学习”苦恼过。“跟他报了许许多多的培训班,但此时孩子已经陷入了对培训班不可抑止的焦躁之中,基本上是学到中途便退场了。”刘翰林的妈妈侯文秀说,“我是听朋友介绍,来试听了一堂课,孩子咯咯咯的笑声立即打动了我。”

没有预料到的收获
从朋友那里,冯军听说了“童学馆”,她的想法是,“姑且一试吧”。去年9月,她带着“接受能力不强,与同龄孩子比有些落后”的女儿张秀婷,进了这家“周末私塾”。“孩子变化太大了,一是比以前自信多了,在小区小朋友中当上了‘主角’;二是识字量突飞猛进,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发现她爸爸穿着不整齐,她会用她学的《弟子规》上前纠正‘穿衣戴帽,服装整齐’;三是非常懂礼貌,很懂得对父母感恩。”冯军谈起孩子的进步,喜上眉梢,“原来不过是让她识几个字,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把一些古文蒙学经典记住。个人品性的提升是我不曾预料的。”
家长杨淑丽说,她6岁的儿子肖正阳“以前总吵着买‘奥特曼’,现在则嚷嚷着要买《新华字典》、《中华上下五千年》”;小学一年级的识字量是300个,而“肖正阳已经认识了起码超过1000个,比同龄孩子多出了3倍。对于看图说话,他现在不只能说一说,而且都可以绘声绘色地讲上两页故事了。”
而武昌童学馆“弟子”单子骏,更是让他爷爷“目瞪口呆”。10月中旬的一天,他发现奶奶的毛衣上有一个洞,就问奶奶怎么不穿新的,奶奶说,孩子,我们要省着用。几天后,他问爷爷,您抽的烟要多少钱,爷爷答:4元。他抗议了:“可爸爸抽的是20元一包的烟呀。”事后,两位老人都没有把孩子这些话放在心上。
当日下午,单子骏即给他妈妈打电话:“《千字文》上说,孝顺父母要尽自己的全力。爷爷奶奶现在没有钱用,您要给爷爷买条好烟,给奶奶买一件毛衣。”电话那端的妈妈一听,“泪都涌出来了”,第二天便给奶奶送来三件毛衣、一双鞋,为爷爷买了一条高档烟。

值得教育部门思考
据记者了解,童学馆的收费标准是20元/小时。而总馆长李广斌透露,该馆正在研究新课程。新课程推出后,将“提高收费标准”。家长们认为“这还是比较高的收费”,但同时表示“既然选择了,就应有充分的投入”。
教学生古文,老师们具备这个素质吗?冯军说,她虽然不知道老师们的古文功底,但却对老师们的“感觉非常好”。“这里的老师让我感觉到尊重。”冯军说,“学校的老师,一般看不起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总是呼来喝去。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尊重我的老师那里去学习。”
但对于童学馆课程的设置,冯军等几位家长并不完全认同,“好在这里的老师非常注意吸收我们的意见,比如开书法课,家长们提出要求后,童学馆立即就接受了。再如,我们孩子在这里学了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便开通了录像功能,给我们等候在外的家长看。互动教学,一般的学校难以做到。”
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送到童学馆,而不是别的培训班或学校?在采访中,王晶一句话道出了家长们“不离不弃”的原因:“现在的幼儿园,从本质上说就是保育院,教的知识并不多。而小学,则基本上不会系统教孩子如何做人的道理,更别说培养古文、作文功底了。至少到目前,我没有找到这样的学校。”
当然,这只是代表了她的看法。据了解,还是有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童学馆后,又带了回去。“一家所谓的‘现代私塾’广受欢迎,只能说明我们现行基础教育出现了缺陷。家长们对于传统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等提出的一些看法,确实值得教育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一名副教授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