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扬州隋炀帝墓曾被粪坑扰动 不见尸骨或因土壤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隋炀帝下葬的一号墓内,没有棺椁,随葬品寥寥,除了两颗牙齿之外再无遗骸……在发掘之初,就连考古专家也心存疑问:这座“寒酸”的砖室墓是否如墓志所载,果真是隋炀帝杨广最后的归葬之地? 
  昨天上午,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通过PPT演示,向专家评委介绍了隋炀帝墓的发掘过程及考古成果。评选结果揭晓后,束家平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揭秘隋炀帝墓的发掘故事。
  高清三维扫描“读”出墓志铭文
  在束家平看来,隋炀帝墓出土的数百件文物中,最核心的一件便是墓志。据介绍,墓志上可辨识的文字共有52字,其中“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等文字,为判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提供了关键证据。 
  束家平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墓志出土后很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仅靠肉眼能够辨认的字并不多。后来,考古队使用高清三维扫描技术,对墓志文字进行了还原,这次显现出的文字让考古专家有了新发现。
  据文献记载,隋炀帝最后一次迁葬是唐高祖李渊所为。但在三维扫描还原的墓志上,出现了“贞观元年”四个字,这一发现将隋炀帝的最后下葬时间推后至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根据墓志铭文所载,隋炀帝的迁葬时间应该不早于或者稍晚于贞观元年。
  墓室上挖过粪坑,遭浸染留下“黑斑”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隋炀帝墓最近受到的一次扰动,居然是30多年前当地百姓所挖的一个粪坑。
  束家平透露,上世纪80年代,当地居民曾在隋炀帝墓附近盖过房子,当时挖的一个粪坑就位于主墓室中心的上方,粪坑底部距离墓室仅有50厘米。在发掘期间,考古人员在墓壁上发现了一处发黑的地方,这处“黑斑”就是粪坑长期浸染墓壁而形成的。
  隋炀帝尸骨无存或因土壤太“酸”
  在萧后下葬的二号墓中发现了女性遗骸,但隋炀帝入葬的一号墓内却尸骨无存,只发现了两颗牙齿。这是什么原因呢?
  束家平解释说,一号墓没有发现尸骨有两种可能:一是墓葬埋藏了千余年,尸骨会自然腐烂,加上江南一带的土壤酸性较强,会加速尸骨的腐蚀速度;第二种可能就是墓葬遭到扰动,尸骨和棺椁遭到破坏,最后导致尸骨无存。
  此外,萧后墓与隋炀帝墓虽然是合葬,但下葬时间相隔了整整30年。考虑到下葬时间较早、墓室受到扰动破坏以及没有棺椁封存等因素,隋炀帝墓内未见尸骨并不奇怪。
  墓葬将原址保护,未来对公众开放
  隋炀帝墓的发现,始于当地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工程,此次晋升“十大发现”后,这座帝王陵墓今后将如何保护展示?
  束家平告诉记者,在隋炀帝墓判明身份后,扬州市政府已经决定停止房地产建设,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墓葬的整体保护规划。“隋炀帝墓本体会进行原址保护,至于出土文物以怎样的形式展示,目前还在论证之中。可以肯定的是,隋炀帝墓今后一定会对公众开放参观。”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