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今天中国为何难见科学大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除了浙江海盐衬衫厂的厂长步鑫生,笔者儿时不知道几个企业家,而知道更多的是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杨乐、张广厚;物理学家冯端、钱三强、袁家骝;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科幻也有高士其、叶永烈这样的人物。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能记得起来的科学家,大约只有一个水稻专家袁隆平、生物学家陈章良。近日在《北京科技报》做媒体定位咨询时,与会媒体专家一致感慨,中国进入到一个缺乏大科学家的时代了。

我们之所以不再有很杰出的科学家,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推崇科学之风,已为推崇财富之风所替代,少年才俊中乐于从事科学研究之风日薄,孩子在选择爱好及家长在代孩子选择专业时,商科已显著超越了科学,纵然选择了科学学科而能坚持与耐心钻研者也少,这就注定了一个日渐稀松的科学人才基础。华罗庚那一代里有“科学救国”之远大理想者,在今天恐怕已凤毛麟角。

另一个原因,国家在科学研究上也不无投入,但为何科技进步奖之首奖都往往只能悬缺,部分也正是由于科研资源高度掌握在行政官员手中,这必然产生出任何一种行政管理者必有的短视、标榜政绩、以人划线、长官意志等与科学研究规律背道而驰的事情。今日之科研行政部门,就是一个科研管理名义下牢固的利益集团。

当然,实在而说,在今日中国做一个科学家,要面子没多大面子,要里子没有多大里子,学问做大了,找媳妇都难,这种社会境遇,实在也不能鼓舞更多年轻人从事科学,就算涉入科学也多是以此做个起步,然后或经商、或从政。我的一位校友兼好友、物理学家冯端先生的从事超导研究的学生张荣博士,开始还甚有研究成就,最后居然跑去做了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他请我吃饭时,我心下其实也颇生感慨。

社会风气的积习不容易改,依我看,十年之内的中国难生科学大家。今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作明星来捧捧固然不是坏事,但更多的是要在科学方面多投入一点。既然财政部长金人庆曾说,现在政府的财力甚有盈余,那么实验室的建设、科学家待遇的重大改进、学基础学科的师生待遇的调整方面,是不是可以多做一点呢?给发明家、发明活动及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鼓励,是不是可以更多点?给基础学科研究者的支持,是不是可以更多一点呢?在科幻、科普这类有助激励青年人与全社会对科学方面兴趣的社会动员上,多加力一点呢?

作者: 袁岳(专业咨询专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