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103岁的光芒 专访"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有幸与爱因斯坦聊过两次” 
  书桌旁,摆放着一台文字处理机,有些年头了。1988年,周有光先生83岁时夏普公司送来的礼物。从此,便用它写信著文,即使现在用上了电脑,还是习惯靠它来书写。写的多是杂文,平均每个月在内地或香港报刊发表一篇,有语言闲谈,更多的是社会思考。 
  百岁时,周有光把自己90岁至100岁之间的文章编成《百岁新稿》,2005年1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从容的文字里,浓缩着经历百年风云的生命力和思考力。
  百岁时,晚辈们为他制作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大量珍贵照片,勾勒出先生治学、生活的轨迹。恰当地注解了夫人张允和曾经对他的美好祝福: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也正是在纪念册的编制过程中,一段尘封50多年的故事,成了家里的头号新闻。当然,也是令世人好奇的一段经历———1947年,在美国,周有光和爱因斯坦见过面,聊过天。
  那时,周有光在美国一家银行工作,业余时间读读书。“我到美国不久,一个朋友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教授,他认识爱因斯坦。一次聊天的时候,朋友说,爱因斯坦现在很空闲,你可以去跟他聊聊。因此,我有幸与爱因斯坦聊过两次。他非常随便,一点都没有架子,他穿的衣服都没有我讲究呢。”半个世纪后,说到“他穿的衣服都没有我讲究呢”时,老先生灿烂地笑了,不世故很无邪。
  “我这里故事很多,谁来开这个门,这门里就有故事。”103岁的人生,沉淀着不俗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这和人生的轨迹有关,也和他通透智慧的处世有关。
  即使是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在宁夏的“五七干校”劳动的艰苦日子里,他依然以苦为乐面对周遭。时年65岁的周有光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被派去看守高粱地。满眼高粱,两人热烈谈论的却是中国语文。一天,林老问:“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周有光开玩笑说: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又说,从前有一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为《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最后,两人一致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还有很多朋友们的故事,老先生也乐滋滋地讲起:
  曹禺最爱看书,他的夫人最爱干净。夫人常常催促先生洗澡,曹禺无奈,坐进澡盆,一手拿书看,一手划着水,用“哗哗”的声音佯作洗澡骗骗夫人。
  老舍最爱讲故事,一讲就离不开乌龟。大家说别讲了,换唱戏吧,结果,他唱了一段《钓金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