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明清古建筑遭遇保护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5月19日,刊登《清代祠堂成了焊接厂》一文,引起强烈反响。读者来电反映莞城区张氏家塾成了赌博场,中堂槎胺村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垂光堂摇摇欲坠。文化部门和文史专家表示,这些有一定价值的文物正遭遇保护难题。


  清代家塾今成赌博场
  莞城区张氏家塾位于博厦社区高桥坊9号,它曾是张熙元所建的清代东莞名园“学圃”的一部分。据悉,张熙元(1803—1869)是巨商,曾为张敬修、张良翰捐同知官职,后两人在镇压太平军中立功。张敬修在广西带兵作战时军饷不继,张熙元先后垫饷百余万,并因筹饷有功,于咸丰三年(1852年)保举为广东揭阳县儒学训导,咸丰八年为广东德庆学政。后来,张熙元辞官归莞,建别墅名“学圃”,以纪念后半生为学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这里成为“私立开智国民学校”,后转为家塾摆放祖先灵位用。
  据考证,张氏家塾长19米,宽11.5米,面积218.5平方米。家塾的柱墩石、石柱、墙脚用色泽淡雅的麻石砌成,有一米多高,故当地村民称它为“麻石厅”。麻石柱墩是清咸丰年间建筑构件原物,呈线条粗犷的几何形方鼎式样,美观壮丽。
  不过,这个历经百年的家塾已经不再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成了聚众赌博之地。5月19日下午,记者走进张氏家塾,哗哗的麻将声扑面而来。二三十名老人分坐在6张麻将桌前打麻将,面前放满了面值5元或10元的钞票,还有一些人站在旁边围观。
  陌生人的到来引起了几个老人的注意,他们问记者是干什么的,一些人趁机收起了麻将,先后离开。一名老人临走时清点了钱包,共有800多元,收获不少。不一会,屋子里只剩下几个人,围在一张麻将桌旁,不紧不慢地打着。
  据附近一个小店铺老板介绍,这个家塾名为老人活动中心,其实在几个月前,这里已成为附近老人打麻将的地方。赢家每局向输家收取5元到20元不等的赌资,管理人员向每人收取10元的费用。


  垂光堂有400余年历史
  中堂镇槎胺村西头有一座历时400多年的祠堂,名为垂光堂,建于明嘉靖21年。据悉,该祠堂落成时,明朝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湛若水曾为之题写匾名。
  对文史颇有研究的杨宝霖老师说,该祠堂有3个特点。其一,祠堂前面的椽下有9个斗拱一字排开,这是东莞其他地方没有的;其二,东莞各乡村祠堂绝大多数门前两边各有一个包台,但垂光堂没有,前面是平的;其三,垂光堂的旁边紧连着两家祠堂,相连祠堂间没有巷道相隔,彼此间的天井敞开相通,形成颇为壮观的古建筑群。
  5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槎胺村,足足打听了半个小时,才从当地一名中年摩的司机口中知道了垂光堂。他说,他曾经在这里读了5年书。
  记者看到,木制大门紧锁,门上破了个大洞。从门缝望进去,依稀可见垂光堂往日的辉煌。垂光堂建筑群占地2778平方米,垂光堂进深3进,坐东向西。天井长满了野草,屋顶的许多瓦片已不知去向,一些桁条已经腐烂,有的屋椽多处下塌,建筑构件和一些瓦片散落在角落里。屋梁上有不少雕塑已不见踪影,屋顶多处漏水,用红泥做成的柱子已经风化脱落。转身望去,只有墙上写着的“槎胺幼儿园”和门上的各色粉笔字,为这个祠堂做最后的注脚。


  79处文物保护不够重视
  近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出炉,东莞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南社村—塘尾村古建筑群和却金碑亭名列其中。加上已成“国保”
  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可园博物馆,东莞“国保”数量达到5个。这些重量级的文物保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那些有一定价值但还不足以成为国家及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该如何保护,却成为一个难题。
  据悉,目前东莞已有97处文物被列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79处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被列为不可移动性文物。东莞市文化局有关人士介绍,这些文物的保护参照文物保护单位执行,但在实际保护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杨宝霖老师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二是这些文物比较特殊,难以保护。尤其是祠堂,涉及到宗族关系,只能靠本地村民来保护。
    作者:谭志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