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走路的11个传言你还在坚信吗?_平足-传言-真实情况-走路-



核心提示:传言之一婴儿的脚丫都是平足,所以走路的时候像小鸭子摇摇摆摆的。真实情况:不完全正确婴儿的小脚丫因为脚面上有很多肉,所以会显得脚心很平。如果用衡量成年人平足的标准来判断,恐怕小脚丫还算不上平足。孩子刚开始学会走路时,会有些摇摇摆摆,这主要是因为他的骨骼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身体。但是走路练习会使骨骼在肌肉的带动下逐步适应直立,促使其变得强壮。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是不是平足担心。传言之二孩子的脚趾上没有神经,穿着挤脚的鞋走路,他也不会反抗

原题:学走路的11个传言,你还在坚信吗?
词频:孩子,走路,传言,平足,真实情况,妈妈,脚趾,学会,学步车,阶段,阻碍,脚丫,骨骼,平衡,爸爸,是在



传言之一



婴儿的脚丫都是平足,所以走路的时候像小鸭子摇摇摆摆的。

真实情况:不完全正确

婴儿的小脚丫因为脚面上有很多肉,所以会显得脚心很平。如果用衡量成年人平足的标准来判断,恐怕小脚丫还算不上平足。孩子刚开始学会走路时,会有些摇摇摆摆,这主要是因为他的骨骼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身体。但是走路练习会使骨骼在肌肉的带动下逐步适应直立,促使其变得强壮。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是不是平足担心。


传言之二



孩子的脚趾上没有神经,穿着挤脚的鞋走路,他也不会反抗。

真实情况:这种说法不对

通常人们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很多孩子明明穿着已经顶脚的鞋,但是却一点儿没有不适的表示。但是,事实上孩子的脚趾上有许多细密的神经,只要你挠一挠他的脚丫,就可以看到他灵敏的反应。可为什么孩子对于“穿小鞋”没什么抗拒呢?这是因为孩子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他看来,穿一双小鞋就像赶上一个坏天气一样,即使他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很难分辨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于是就这么“忍”下来了。所以,妈妈应该经常检查帮孩子鞋的大小。一般来说,鞋应该比脚丫长1厘米。


传言之三



O型腿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消失。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骨骼、脚趾和腿部肌肉只有在充分应用的情况下才会趋于完善,而孩子走路是最好的训练时机。在第一年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些O型腿的表象。到了4岁,孩子的O型腿基本都会变成X型腿。直到10岁左右,孩子的腿就会变得直直的。但不排除有些孩子因为缺钙或其他原因,O型腿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如果孩子到了4岁还是O型腿,最好带他到医院检查。


传言之四



学步车有助于孩子学走路。

真实情况:它的作用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大,而且还可能存在危险性

学步车其实就是让没学会走路的孩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东西。孩子坐在(更确切地说是吊在)里面,其实是很危险的。学步车的轮子一旦剐在地毯或者其他家具上,就会很容易翻车,碰伤孩子的头部。在加拿大,学步车已经被禁止使用。另外,依靠学步车的孩子是很难学会怎样用腿部来支撑身体、掌握平衡,所以,学步车反而阻碍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育。那么哪些是对学走路的孩子有帮助的呢?婴儿推车、能够移动的健身架、平稳的椅子,它们可以在移动的同时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传言之五



刚学走路时,鞋底越硬越能帮助孩子走路。

真实情况:这是不对的

硬底鞋对初学走路的孩子来说一点儿没用,甚至可能阻碍孩子发育。不穿鞋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学会通过脚趾的动作来掌握平衡,通过脚的触觉来感受地的平整程度。但是如果隔着一层硬鞋底,这些都感觉不到了。所以说,说它阻碍发育,其实就是阻碍脚趾和肌肉的发育。慕尼黑早期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最好光着脚,或者穿着防滑的袜子,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穿一双带有防滑设计的软底鞋。


传言之六



每个孩子在学会走路前都要经过爬的阶段。

真实情况:这可不一定

87%的孩子都是按照标准的翻身、蠕动、抓、坐、爬、走等来发育动作的。但是还有13%的孩子并不是按照常规顺序发展的,有些过程可能被拖长了,有些过程则可能被跳过了。爬,并不是在每类人种中都要经历的阶段,有些非洲的种族很早就让孩子站在大人腿上,一旦孩子能够站住就开始让他走。印度人则相反,他们总会让孩子先爬,因为他们忙于家事,所以为了避免孩子发生危险,尽量不让孩子早走。不过这些爬得晚的孩子,后来走起路来一样好。


传言之七



走得早就说话晚,走得晚就说话早。

真实情况:虽然大部分孩子是这样,但也有个别现象

孩子的发育都是有自己的节奏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一般来讲,一个孩子每天要走5~6个小时的话,从开始学走路到最终学会,要花费1000个“学时”。所以相对来说,孩子听故事、看图书的时间会明显要短。也有些孩子很会利用时间,走路、说话两不误,这种双赢的局面当然是最好。但是前提是,孩子是的发育节奏在自然地进行中。通常情况下,在孩子学习一项本领的时候,我们不要强求他再费力学习第二种本领。


传言之八



孩子在学走路阶段会特别黏人。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这有很多原因。首先,走路就是一场大探险,它是对孩子勇气的一项考验。孩子难免会害怕,所以他总是希望妈妈随时在身边,来获取安全感。其次,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讲,孩子学走路的阶段正是8~12个月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黏人,这是生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第三个原因,刚出生的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但是到了满周岁的时候,他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个人,这正是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于是孩子在黏人的过程中适应这种感觉。


传言之九



学会走路的时间早晚来自遗传因素。

真实情况:有一定道理

有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孩子,是在爸爸或者妈妈当初学走的月龄里开始迈步的,有时候就连爬行和走路的姿势都和爸爸妈妈一模一样。还有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也表明,即使爸爸妈妈单独对其中一个孩子进行特别训练,也不可能加快他学习走路的进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在节律,不是强化训练能够奏效的。不过归根结底,好奇心是引领孩子迈步的最大动力,一件好玩的玩具可能促成孩子第一串连续的步伐。还有一个被代代传承的促进孩子走路的经典做法,那就是让孩子比较喜欢的一个家庭成员,比如妈妈,蹲在离较远的地方,张开双臂召唤孩子。这是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


传言之十



孩子不会站时,大人扶着他学走,能让他早点走路。

真实情况:这种做法可不对

孩子走路早晚有自己的节奏,孩子学走路的进程也是有规律的。很多家长喜欢弯着腰牵着孩子走,其实当孩子的小腿没有强壮到支撑身体的程度时,孩子是根本走不了的。正因为这样,体重比较重的孩子,通常走路比较晚。

医生会建议爸爸妈妈先帮孩子练习站立和蹲起,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学习掌握平衡的过程,等小腿足够强壮了,孩子自然会迈出第一步。所以在孩子没有掌握走路技巧(控制自己的力量和保持平衡)前,扶着孩子走,或者用学步带牵着孩子,就有点像揠苗助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