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民间文物修复"众生相 民国耳粘上了道光身(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关公也能战秦琼

    民国耳粘上了道光身

    藏友老周买了只道光双耳瓶,可双耳失却了,留下两个耳桩。一日逛地摊,发现一对耳饰的断面能和他那只瓶的耳桩完全吻合,便买回家自己用胶粘了起来,果然效果不错。一日,文物修复专家老李到他家拜访,他将此瓶拿给专家看,专家一看,这耳饰明明是民国生产的,怎么就粘到了道光时期的器物上呢?

    一问之下,老周说了实话:说耳饰是他后来粘的。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了有了文物修复这一行当,文物市场上不少东西都是半真半假,上演了诸多“关公也能战秦琼”的笑话。

    痴人牵挂心爱宝物

    癌症患者多活了一年

    朋友老方一天找到修复专家张德斌,说他的一个痴迷老窑瓷器的朋友有一只碎成55片的宋代登封窑珍珠地梅瓶想找他修,张德斌当即表示无能为力,可老方执意要他收下,张德斌问为什么?老方说这位朋友以身患晚期癌症,医生说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张德斌若能收下,他就能有个念想,对他的治疗有好处。

    于是张德斌只好收下了,一年过后,这枝梅瓶已基本修复成型,但老方的那个朋友却出世了,他没有能够看到他心爱之物修复成功。

    几天后,老方带着那位朋友的夫人找到张德斌拿回了梅瓶,张德斌对她表示了歉意。可她却说,她丈夫一直惦记着这个梅瓶,天天鼓励自己能看到它修复成功的那天,这个信念使他多活了一年,她因此非常感谢张德斌。

    一束菊花露出破绽

    茶壶摇身变笔筒

    在瓷器制作的物件中,诸如笔筒、笔架、印泥盒等文房用具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同年份的生活用品。在武汉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杜科长深知这个道理,疯狂地收罗文房小件。

    一次出差归来,杜科长收获不小,只花5000元就买到了浅绛彩瓷绘名家俞子明绘制的陶渊明爱菊笔筒,要知道这类东西行价最少也得8000多元。

    兴奋之余,杜科长将哥们都邀来吃午饭,包括省文物总店经营部的卢东桥主任。未吃饭之前,杜科长就拿出宝贝给大家欣赏,“俞子明之珍品也”,他赞美道。

    卢东桥拿过笔筒,确实是俞子明的真迹,画对字也对。突然,他发现其中的一束菊花怎么出奇的大。再看看笔筒内壁与之对应的位置有上色的痕迹。一旦发现一处破绽,其他的破绽就很容易发现,接下来卢东桥又发现口沿被人磨过,外壁还有两处上过色,与那朵菊花在笔筒的一条直径上。

    这下,他彻底明白了,此笔筒乃瓷器修复高手用破损茶壶改制的,大菊花为壶流的出口,同一直径上上色的两处为壶柄的根部,壶顶被切除。看来是动了大手术。

    等其他朋友各自散去后,卢东桥才对杜科长道出了实情,杜科长很是震惊,拿出强光电筒,从里向外一照,大菊花下分明是6个小洞,是壶流滤茶叶的出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