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称"舜帝故里"在诸城 韩复榘曾重修舜庙(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韩复榘重修舜庙揭秘

    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充分表现了舜是如何获得人民信任、爱戴的。数千年来,诸城一直延续着公祭舜帝的活动,以此来传承和纪念大舜的伟大功绩。

    相传,祭舜活动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三次东巡琅琊台,每次都要去诸冯村祭拜舜帝。前两次祭舜时没有正式的场所,第三次来祭拜时,令工匠在历山脚下盖起三间坐北朝南的草屋,塑了一尊舜帝像。因舜生于古历的6月11日,便下令这天为祭舜日。这是诸冯村传下来祭舜的最早传说。

    此后,舜庙多次修缮,祭舜活动时有开展。据2006年在诸冯村挖掘出的一块残碑记载:明朝中叶,诸城北乡徐家河岔村(今属昌城镇)等十几个村庄,选出近300家出资者修缮舜庙,并代表诸城北乡百姓,抬着整猪、整羊、鱼、鸡、鸭、面食、水果等祭品,到舜庙举行祭舜大典。

    1937年,刚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在省内要员会上发誓说,在就任期间,他一定要使山东大变样,要让山东“尧天舜日”再现,使之成为富饶之邦,为此,他命令手下从书本上摘抄大舜功绩,一条条归结成文,印发到各级各阶层人员手中,要他们背颂、引用、宣扬。

    后来,韩复榘打听到舜出生于诸城乡下诸冯村,便要去大舜故里察看一下。他名义上学舜德不惊扰百姓,每到一个县城,便派心腹之人去通知地方官,说本次去祭奠圣君舜庙,不得外传,不得外出接送。不过,韩复榘此行,好似一路上散发了传单,成了不公开的公开秘密,就是让人知道他学舜治国为民的决心和行动。

    到了诸冯乡下,韩复榘进了那时规模不大的舜庙之后,以大礼拜祭了舜像,接着在舜庙对所有人员发话说,上古贤圣帝王虞舜,是为官者的楷模和偶像,凡为官者必当效仿。为了弘扬舜德,他要想方设法投资重修这座庙宇,以表他敬贤效贤之心,望百姓及各阶层支持。

    回到省府,韩复榘便发布了一道命令,凡诸城临近的七县地盘上,都要捐款捐物发往诸城作重修舜庙之用,又专安排他那心腹师爷查收。只用了一月工夫,就收到了十几万大洋,足够修三座大舜庙用。可惜韩复榘雷声大雨点小,只拿出了一千多块大洋派人赶紧开工,从此没了下文。

    此后,那个县官把留下的一千块大洋,对舜庙简单地作了修葺,却留下了韩复榘在民国二十六年,重修大舜庙的一笔史载。

    ·相关链接·

    大舜文化

    □王红军 刁玉凤 整理

    在zhongguo历史上,舜以“德”著称。他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尚书》开篇所记的核心人物,也是《史记》中记述的“五帝”之一,《孟子》、《墨子》、《吕氏春秋》等典籍对其均有记载。

    大舜所处的时代,是人类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转折过渡时期。舜以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治世才能,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发挥了开天辟地、影响千秋万代的作用。zhongguo古代思想家都给了舜极高的评价,《尚书》说“德自舜明”,《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后世则干脆将其拥为道德文化的鼻祖。

    大舜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德为先,重教化”。对于大舜文化内涵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往往局限于“伦理道德”方面。这可能与人们对“舜孝感动天”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对其他事迹知之较少的缘故。其实,大舜文化实际上是道德文化的一个大集合,它包含了中华传统道德的各个方面。

    伦理道德。舜的父亲及后母和弟弟不讲道德,屡次想杀害舜,均被舜巧妙脱逃。面对父亲、后母及弟弟的不仁不义,舜却始终以人子之礼孝事父母,友爱弟弟,最终感化了父母。舜也被列为zhongguo古代的“二十四孝”之首。此外,舜还在天下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的教育,这一家庭伦理道德标准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社会道德。舜耕于历山时,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时,把丰盛的渔场让给他人。他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愿与他为邻,同村而居,所到之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也是他赢得社会尊敬,名声远播,最终被举荐于尧的重要原因。

    职业道德。舜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无论“陶于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还是“灰于常阳”,他都用心研究和改进商品生产和经营,坚持以诚信至上,绝不唯利是图,他的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同行业者。时至今日,人们还习惯上把龙山文化时代的陶器称为“舜陶”,足以表明他所作出的贡献。

    zhengzhi道德。舜继位执政后,非常讲究施政道德。在对待用人上,“举八恺、用八元”,“流放四凶”,举贤任能,唯才是用;在对待问题决策上,“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妄人。”;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舞干戚于三苗”,以道德和高尚的音乐艺术去感化、教化三苗民族;在对待接班人选上,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zhengzhi道德,慎重选定被自己诛杀的鲧的儿子禹,心怀天下,赏罚分明。正是因为舜的清明zhengzhi,才使天下实现了“九族亲睦”、“合和万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孔孟言必称尧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