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汉代“孔方兄”身虚体瘦触手易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星岛环球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zhongguo古代环钱多有方孔,晋人鲁褒“伤时之贪鄙”,在《钱神论》中有“亲之如兄,字曰孔方”的牢骚话,南北朝以后,人们遂戏称钱为“孔方兄”。 
  环钱滥觞于战国秦地,是先秦铜铸币四大系统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有人引证太公九府环法,说是去刀留环而成,有人说楚币变自贝,刀币变自渔猎地区的“削”,布币变自农牧地区的“镈”,环钱则变ziyou纺轮演变而来的环璧。与东方刀币、中原布币、南方蚁鼻钱相比,环钱作为流通币的条件最优越。大约在圆孔、方孔环钱并行,刀、布币未完全退出流通领域之时,秦王嬴政统一了山东六国,建立了zhongguo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以后,秦始皇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大事,推行方孔环钱就是其中之一。

    汉五铢钱
  外圆内方的环钱之所以为秦皇所肯定,并由秦国推广到山东六国,大概是因为秦王政相信所谓“天圆地方”之说。《周髀算经》上说:“天圆为张盖,地方如棋局。”方孔环钱外圆象天,内方象地,一钱包罗天地,象征皇权至上,王法无边。这恐怕是好大喜功的秦始皇特别看重的。
  另一方面,外圆内方的环钱形制有着自己的优越条件,其一,与各种异形铜铸币相比,环钱减少磨损,便于贯穿,最易携带授受。其二,铸制环钱在投入市场流通之前须加工整治,打锉毛边,方孔环钱可以固定于方贯上批量加工。这都是圆孔环钱所无法企及的。
  最开始的方孔环钱是秦半两钱,秦半两钱多无内外郭(圆周及方孔四周高出钱身的边缘部分),直径3.5—4厘米,穿孔不小于一厘米。背平坦,钱面有“半两”二字,“半”在穿(方孔)右,“两”在穿左。《史记·平准书》载:“识曰半两,重如其文。”即标准的秦半两钱应重半两(秦两约二十克)。
  秦始皇在位日短,统一货币问题并没能很好解决,实际上是一次不彻底的币制改革。刀、布等异形币并未完全停止使用,半两钱的铸造和发行也未统一。仅就传世的秦半两来看,版式极多,大小轻重不一,大都不足半两,也有超过半两的。但外圆内方的形制,由此沿用了两千多年,并影响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在世界货币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
  zhongguo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方孔环钱莫过于“五铢”,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开始,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经隋至初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通宝钱制发端,五铢钱沿用七百余年而不废,这在世界货币史上堪称奇迹。
  汉初至武帝元狩五年,钱法十分混乱,或上承秦制由国家统一铸币,或允许民间ziyou铸造。官造时,迫于财政困难,借口“半两”过重,不便流通,实行减重政策;民造(准确地说应是官僚豪富造)时,更无章法可循,偷工减料,竞相取巧。钱文仍书半两,实则一再减重,有的轻小如榆荚,重不足一克,触手易碎,入水不沉。
  武帝刘彻靠汉初休养生息积累的经济实力,决心统一货币。元狩五年,武帝指派上林三官独家铸币,这即五铢钱制之始。
  “铢”,古代衡法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载:“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一铢是一百粒黍米的重量,相当二十四分之一两。上林三官五铢钱重如其文,合约3.5克,直径2.5厘米,穿孔一厘米,厚0.12厘米,背有内外郭,面有外郭,方孔周仅上边有郭。“五”在穿右,“铢”在穿左。武帝“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汉书·食货志》),百余年间,三官铸钱二百八十余亿枚。
  五铢钱轻重适度,大小如一,因此百姓乐用,流布甚广。北至乌兹别克,南至南亚各国,东至朝鲜、日本,西至印度,近代都有五铢钱出土。
  七百余年主要通行一种货币,版式自然极多,年代不易断定。历代钱币学家的鉴别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们认为东西两汉五铢钱的主要区别是:五字中间两画有曲有直,较曲者出自西汉,较直者出自东汉;铢字声旁折弯有方有圆,较方者出自西汉,较圆者出自东汉;铢字形旁头为“△”形,三角形有大有小,较小者出自西汉,较大者出自东汉。少数五铢钱有突出标记,即“决文五铢”和“四出五铢”,“四出”建在钱背,四道直线由穿孔四角直达外郭,“决文”建在钱面,四条直线亦从穿孔四角开始,未至外郭即止。“决文”造在西汉,“四出”为东汉末年物,二者数量均少。
  两汉间的新莽政权曾一度大坏五铢钱制,其目的在于削弱刘汉势力,搜括民财,支付庞大的军政开支,并企图以复古改制来挽救新朝的社会危机。新莽钱制朝令夕改,形同儿戏,八年间四次大改钱法。综其钱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姑不论金、银、龟、贝诸币材,单就铜铸币而论竟有二十品之多:
  一曰刀货二品,这是一种特殊形制的虚价钱。上首犹如一方孔环钱,面、背均有内、外郭,其下如一刀,通长7厘米有奇,其状恰似现代钥匙坯子。一名“契刀五百”,“契刀”二字分列方孔两旁,右“契”左“刀”,“五百”二字直列刀上;一名“一刀平五千”,俗称“错刀”,“一刀”二字在方孔上下,与众不同的是,“一刀”二字在环上本为阴文,再用黄金填平,刀身直列“平五千”三字,“平”释为“当”,即此钱一枚当五千枚五铢钱。
  二曰布货,由“小布一百”到“大布黄(亦释为“当”)千”,仿先秦布币形制,共十品,较刀货复杂。
  三曰钱货,属方孔环钱,由“小泉直一”到“大泉五十”,共六品。
  几经折腾,民不堪命,怨声载道,百姓拒用,王莽不得不单用大小环钱二品(“小泉直一”、“大泉五十”),没过两年,又废大小环钱,改行“货泉”、“货布”两种。“货泉”径2厘米有奇,重五铢,其文右“货”左“泉”。“货布”仿先秦布币,平肩方足,长5.5厘米左右,其文右“货”左“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二十五枚。
  上述王莽诸钱中,“小泉直一”、“大泉五十”、“货泉”、“货布”等流通时间稍长,现不难一见,其余如凤毛麟角,存世极少。
  魏晋至隋,大规模战乱持续三百余年,zhengzhi动荡,经济衰退,各方霸主忙于权力之争,也新铸一些地方性钱币,但多粗劣轻小,且不可能得到统一,因此汉制五铢钱沿用不废。民间有冲凿汉五铢钱为“剪边五铢”和“挖心五铢”者,即以一钱人为地分解为两个环钱。一个“铢”字,挖心者存“金”,剪边者留“朱”。
  隋文帝杨坚企图整理杂钱,统一货币,规定隋代新铸钱“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隋书·食货志》)。隋五铢略小于汉五铢,内外郭较宽,背有内外郭,面有外郭,方孔周仅“五”字左旁有一面内郭,其余三面无郭,此外杂钱一律归官回炉。一时间百姓称便,统一国家的货币经济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但隋朝短暂,且隋炀帝荒淫无度,财政枯竭,不久,私铸蜂起,钱法遂又大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